2025.10.30 19:01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打造火锅帝国,23年后遭遇服务隐忧
文章来源:餐饮查
海底捞张勇用23年打造火锅帝国,服务优势显著却暗藏管理危机。核心提示:2017年资本市场对张勇而言波澜不惊,2018年海底捞能否在资本与管理双重挑战中稳步前行,仍待观察。
提起海底捞,多数人并不陌生。作为火锅连锁行业的领军者,其门店遍布全国,并开创了火锅服务的新范式。对海底捞董事长张勇而言,2017年的资本市场可谓风平浪静。而步入2018年,他与海底捞将在资本浪潮中经历怎样的起伏,尚无定论。对于海底捞(专题阅读)董事长张勇来说,2017年的资本市场算得上是波澜不惊。
这一年,在旗下火锅底料供应商“颐海国际”及冒菜快餐品牌优鼎优相继登陆资本市场后,胡润百富榜数据显示,张勇夫妇身家已达50亿元,创下近三年新高。事实上,海底捞早已超越单一火锅品牌的范畴。在张勇的引领下,企业不仅在全国迅速扩张,“海底捞系”也已悄然构建起覆盖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张勇正尝试将各业务板块独立拆分,谋求分别上市。
然而,危机的来临并不比荣耀慢多少。2017年8月,北京海底捞劲松店与太阳宫店被曝存在老鼠出没、餐具清洗不彻底等卫生问题。事件曝光后,海底捞迅速发布声明,承诺整改并接受社会监督。至年底,劲松店已完成整改并恢复营业。早在2013年,张勇就曾预言:“五年后,海底捞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因管理滞后而衰败;二是存活下来,但必须直面国际化挑战。”如今五年之期将至,张勇与海底捞在资本市场的未来仍充满未知。

“一言堂”的张勇
2017年3月31日,海底捞系旗下的冒菜品牌优鼎优在新三板挂牌,这是“海底捞系”第二次试水资本市场。市场对张勇打造的火锅帝国充满惊叹,也热切期待海底捞集团整体上市的那一天。公开信息显示,优鼎优由三方持股:静海优鼎持股45.90%,珠海高瓴持股44.10%,优鼎壹号持股10.00%。其中,张勇之弟张硕轶担任静海优鼎与优鼎壹号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合计控制55.90%股权,为实际控制人。
对企业的绝对掌控,似乎是张勇及其家族格外重视的一环。据“天眼查”数据,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张勇担任法人及大股东的简阳市静远投资有限公司持股50%,张勇本人与妻子舒萍分别持有25.50%和8.00%,而联合创始人施永宏、李海燕夫妇各持8.00%。其余高管如苟轶群、杨利娟等持股比例均仅为0.1%。
媒体报道称,为实现这一股权结构,张勇早在2004年和2007年便先后让李海燕与施永宏退出一线管理,并以象征性价格回购了施永宏手中的大量股份。施永宏曾坦言,这样的安排让他“很不舒服”,但“不同意又能怎样?一直是他(张勇)说了算。”当被问及是否还会与张勇合作时,他明确表示“不会再找”。经过23年发展,海底捞早已不是单纯的火锅连锁品牌,“海底捞系”已延伸至底料供应、装修设计、员工培训等多个领域,形成完整生态链。
除餐饮主业外,张勇在资本运作上亦动作频频。他掌控着上海海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与腾讯、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存在投资交集。马云旗下的云锋基金曾购入颐海国际6%股份,并在其上市后通过IPO退出获利。这些资本布局均为海底捞整体上市铺路。早在2012年,四川简阳市政府官网就曾披露,海底捞已进入上市辅导阶段。
然而,餐饮企业上市难度远高于其他行业。从食材采购到终端结账,流程难以完全透明,监管难度大。因此,张勇选择将“海底捞系”逐步拆分,推动各业务板块独立上市。据悉,由供应链体系剥离出的蜀海公司,目前也正处于IPO审核流程中。若海底捞最终成功整体上市,凭借张勇的控股比例与绝对话语权,他是否有望冲击新首富宝座?
服务的优势与危机
2017年8月,暗访记者在北京海底捞劲松店的配料房、洗碗间等多个区域发现老鼠活动痕迹;太阳宫店更有员工被拍到用火锅漏勺清理下水道垃圾。后厨乱象曝光后,公众对海底捞引以为傲的食品安全体系产生质疑。事件当天,海底捞迅速在官方微博发布致歉信及处理通报,提出七项整改措施。因其反应迅速、态度诚恳,舆论迅速平息,甚至被网友誉为“教科书级危机公关”。
值得一提的是,旗下子公司颐海国际在事件曝光后的首个交易日股价不跌反涨2.45%,收于4.6港元/股;2017年下半年持续走强,年末收盘价达7.5港元/股。海底捞以服务取胜的传统可追溯至23年前。1994年,张勇辞去拖拉机厂的稳定工作,与合伙人创办了首家海底捞火锅店。
事实上,张勇并不精通厨艺,从炒料到熬汤皆需现学。为弥补产品短板,他转而以极致服务吸引顾客。早期,他亲自为客人拎包、照看孩子、擦皮鞋,甚至因顾客称赞辣酱而当场赠送一瓶。这种服务理念延续至今:排队时提供免费小吃与美甲,入座后配备橡皮筋、手机防水袋、眼镜布,员工还会主动帮忙照看儿童。
这种关怀不仅面向顾客,也惠及员工。海底捞为员工租赁小区住房,协助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张勇在四川简阳斥资千万创办学校,员工子女可免费就读;职级较高的员工甚至可将子女带到北京接受教育。在此制度下,员工忠诚度极高,也愿意为顾客提供高质量服务。张勇甚至授权普通员工拥有打折乃至免单的权限,极大提升了服务灵活性。
然而,繁花似锦之下暗流涌动。张勇曾坦言:“外界都觉得海底捞很好,我却常感危机四伏,有时半夜惊醒。过去门店少,我能亲自管理;如今靠层层干部,很多严重问题难以及时发现。”
快速扩张带来的最大挑战是人才储备不足。通常,新店核心团队需在老店历练三至五年。但仅2017年,海底捞就新增数十家门店。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其在全国60个城市及4个海外国家共运营204家门店。张勇曾在2017年4月表示,当年计划新开80家店。
老员工数量已难以支撑扩张速度,引以为傲的服务质量面临下滑风险。一旦服务标准松动,极易波及食品安全这一餐饮生命线。2017年夏末的后厨丑闻,或许正是管理脱节的体现。正如当时通报所言:“此类事件暴露出公司深层次的管理问题。”
23年打造火锅帝国,海底捞历经风雨。企业壮大后,管理复杂度剧增,真正宝贵的往往是其管理体系。此次危机虽已平息,但下一次挑战何时到来,无人能预知。
文章来源:餐饮查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餐饮查,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