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加盟头条 / 加拿大鹅翻车,羽绒服“时代眼泪”重新杀回来了

加拿大鹅翻车,羽绒服“时代眼泪”重新杀回来了

2021.12.09 17:32

文章来源:网络

摘要:

如果时光倒退回上世纪70年代,正是国内羽绒服市场的起步期。这种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美国的外套,一开始和时尚完全不沾边,只是因为绗缝技术的发展,可以把羽绒填充进外套,就有了可以比棉袄和羊毛外套更轻薄的羽绒服,也一下子打开了保暖世界的新大门。

往年大排长龙,上万元一件价格让人哇塞的加拿大鹅翻车了,今年因退货问题“喜提”话题热榜。来自中国品牌Orolay的羽绒服,凭借时尚、防水的特性在美国掀起旋风,“墙内不香墙外香”。不仅亚马逊网站上卖到缺货,纽约时尚达人、杂志主编更是人手一件。另一个中国品牌波司登踩准「老品牌逆袭」、「国产高端代表」、「时尚化转型」,也成了国潮情绪下的又一个“宠儿”。

如果时光倒退回上世纪70年代,正是国内羽绒服市场的起步期。

这种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美国的外套,一开始和时尚完全不沾边,只是因为绗缝技术的发展,可以把羽绒填充进外套,就有了可以比棉袄和羊毛外套更轻薄的羽绒服,也一下子打开了保暖世界的新大门。

加拿大鹅翻车,羽绒服“时代眼泪”重新杀回来了

国内最早的一批羽绒服厂家可以追溯到1972年。那一年,鸭鸭羽绒服的前身江西共青羽绒厂,带着750件“鸭鸭”牌羽绒背心在广交会上亮相,全部被加拿大厂商买走。打响了“国内羽绒服第一枪”之后,到了80年代,广东、上海等地的羽毛有70%都被送到共青羽绒厂加工,羽绒制品的生产从此在中国形成了一个行业。

也是在1972年,雅鹿羽绒服的前身——光明针织厂缝纫组,在一个村办手工作坊里诞生了。同样在江苏省,同样也是由8个裁缝撑起的缝纫组,诞生了后来的波司登。回溯羽绒服企业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几乎和所有纺织行业一样,都经历了从国有纺织厂,再到私营体制走上品牌化之路。

上世纪70年代的羽绒服

开着轿车排队买羽绒服,成了那个年代的特有景象,鸭鸭“一天卖出十万件羽绒服”,是直到现在也没有被打破的纪录。

很大程度上,羽绒服成了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象征,人们终于不必再在冬季套上厚重的军大衣和千篇一律的棉袄,色彩鲜艳的羽绒服给了更多轻松与舒适的感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羽绒服真正开启了品牌化进程。1992年,东方羽绒厂更名为品牌“千仞岗”,1997年在丽水诞生了艾莱依,1999年雪中飞品牌诞生。包括鸭鸭、雅鹿、波司登等传统羽绒服品牌,也是在90年代的市场化浪潮中实现了品牌私有化转型升级。

如果时光倒退回上世纪70年代,正是国内羽绒服市场的起步期

许多80、90后童年时期的羽绒服记忆,都从这个阶段开始,鸭鸭、艾莱依还曾一度占据了城镇少女的流行心智。2000年之后,本土羽绒服品牌进入黄金年代,波司登是其中的佼佼者。通过横向扩张,波司登建立了包括雪中飞、康博、冰洁、双羽、上羽在内的品牌矩阵,拿下了国内近40%的市场份额。

这也意味着留给其他品牌的机会不多了,尤其是随着ZARA、优衣库等快时尚品牌,外加各种时装品牌的兴起,羽绒服的市场被不断分割,鸭鸭、雅鹿、艾莱依、千仞岗们,逐渐消失在主流视线之外,以至于伴随着加拿大鹅们进入国内市场,那些传统羽绒服品牌的份额一降再降,成了时代的眼泪。

文章来源:网络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0)
0/200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