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连锁经营 / 二次上市,未来京东哪可期?

二次上市,未来京东哪可期?

2024.02.22 00:24

文章来源:中国零售业博览会

摘要:

中国零售业博览会(CHINASHOP2019)新闻资讯频道可查看零售行业最新动态、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最新研究报告、展会最新进展等第一手资料。

作为国内第二大电商平台,京东二次上市备受关注。此前鲸商已有文章分析京东“回归”港股准备已久。

目前京东已通过港交所聆讯,预计于6月18日在香港联交所开始交易,股份代号为9618。据报道称,这次京东香港上市融资规模不少于30亿美金。

京东把上市时间选在618大促节点,而且在上市前合作频繁,股价持续上涨突破60美元/股得到历史最高点,约900亿美金市值再次超过拼多多。除了放出利好消息为二次上市蓄势,长期来看,京东还有什么好故事可讲?

01京东可讲的新故事

过去京东总爱去对标阿里,但阿里是一家为商家提供平台服务的技术公司,京东从模式演进上更类似于同样自营和自建物流起家的亚马逊。

由于竞争环境不同,京东在创新和投资领域远不如亚马逊,反而是阿里的多元化更类似,而现实是京东也没有“余粮”去拓展第二核心竞争力。

在二次上市的招股书中,京东也再次强调了未来将继续强化以供应链为核心的物流一体化服务,并对外输出,像亚马逊一样将自身平台开放给第三方。

融资所得资金拟将用于投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关键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及提高营运效率;将继续投资物流技术为客户提供可靠服务;将致力通过建立各种内部系统(例如仓库自动化系统、优先路线规划系统及智能硬件)实现物流能力数字化;将进一步投资于供应链数字化产业平台,致力为京东生态系统内部及外部商家及合作伙伴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稍微放开想象力,京东的核心业务有两个方向可以延展。

一是自营业务的延展。以京东跟快手合作为例,京东自营接入快手小店并且购买无需跳转京东App,像其他品牌一样成为快手的供应商,这对阿里、拼多多来说根本不可能实现,只有京东自营能够这么做并且不影响自己的业务模式,双方各取所需。

这也不是京东第一次到别人家里卖货了,2015年京东就开始跟与腾讯、今日头条、百度、网易、360、新浪等流量主合作“京X计划”,为其提供商城服务。后续京东又在“京X计划”基础上联合长期合作的品牌商,跟合作平台一起为品牌提供营销服务。

但“京X计划”的局限也显而易见,合作的基本上都是形态比较单一的媒体平台,即便是2018年跟小米合作,从财报数据看也没有明显助力。与其说京东是开放卖货和整合营销,不如说是京东的露出广告。不过京东跟快手的合作倒是值得期待。

二是物流供应链服务。例如提供大中小件、冷链、众包物流,提供仓储及拣货、包装以及终端配送的服务,或基于物流输出行业供应链解决方案。

这是京东期盼的加分项,年初刘强东也曾在全员信中提出京东“正转型为领先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物流是基础,围绕物流京东可以去拓展软、硬件,金融、代运营等开放服务,也是未来京东自营稳定增长的保障。

02  618上市,京东双手互抬

单从舆论角度,京东现在差不多正处于巅峰。

2018年三季度,明尼苏达事件把刘强东推上了风口浪尖,给京东的声誉带来重创,加上持续的亏损,京东股价持续下跌,从近50美元跌到20美元。

情势所迫,刘强东不得不退居幕后,过去两年刘强东卸任了约80家京东关联公司法人,并将核心零售业务的大权交给徐雷,淡化个人对京东的影响。

徐雷上任之后,京东开始摸到了社交流量的门道,开始大力开发微信流量,实现用户增速“V”字反转。由京东拼购升级而成的京喜则类似拼多多拼团的玩法,可以利用了微信上关系链传播并挖掘微信群场景的价值;有京东入股的芬香是类似于云集的二级分销,其商品大部分来自京东,产生的GMV自然也归于京东。

今年年初疫情期间,京东口碑实现反转。在全国的零售和快递都大规模停摆时,自建物流的京东依然能保持基本的配送运营。疫情期间人们对日用百货的需求增加,弥补了京东3C电子商品销售的下滑,也暂时掩盖了京东品类和价格上的局限。

618是京东的主场,不过疫情之后大家都铆住了劲刺激消费,京东更是蓄势动作频频。

5月27日,京东与快手宣布战略合作。京东为快手提供自营商品,若快手主播选品挑中这些商品,快手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快手内的电商功能“快手小店”完成购买,并享受京东的配送、售后、物流查询等服务,而无需跳转京东。

5月28日,京东正式跟老对手国美冰释前嫌,化敌为友,以1亿美元认购国美零售发行的境外可转债,双方达成战略合作,主要在采购、营销和物流服务方面共享优势。

1998年6月18日,京东成立,618大促最初也是由京东发起的周年庆活动,京东选在618上市,除了有“不忘初心”之意,也恰好给自己的年中大促造势,双手互抬,一手“赚”钞票,一手“赚”眼球。

03疫情期间表现加分

刨开京东对外释放的利好讯息,长期来看,京东也熬过了最困难的时光。

京东是自营式电商,自己进货并销售,赚的是买卖差价,给消费者提供的是电商服务,本质做得却是零售的生意,京东建仓的背后其实跟国美、苏宁的门店性质相同。

所以京东模式能否持续的关键很明显,表面是销售规模和交易人数,背后对应的则是仓储的覆盖和周转率,从往年财报看,京东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大多数是正数,但自营物流资产投资过多,但只有订单量足够大,京东才能降低经营成本,摊薄每单快递的仓储和物流费用。

2019年,京东GMV破2万亿元。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京东规模效应初见成效,也是京东在疫情期间保持增长的保障,2020年Q1的稳定表现,无疑会加强市场的看好。

 

截至2020年3月31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购买用户数为3.87亿,新增了超过2500万活跃购买用户,较去年同期增长24.8%。2020年3月份,京东移动端日均活跃用户数较去年同期增长46%。

 

整体上,2020年Q1京东实现营收1462.1亿元,同比增速为20.8%,主要得益于日用百货品类销量的在增加,Q1京东日用百货类的销售额为52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8.2%。

 

分业务看,京东将营收分为商品销售及服务两大类:前者对应自营销售收入,后者是为第三方卖家提供服务的收入。从2018年Q1开始,京东的服务性收入增速就高于商品销售收入增速。

京东第三方服务收入来自两大部分:分别是平台广告收入、物流和其他服务收入,这两块收入都需要商家的大量入驻。Q1京东物流收入占服务收入比例首次突破40%,这次疫情应该让一些商家意识到京东物流的履约优势,有利于京东物流服务收入的增长。

截至2020年3月31日,京东物流运营超过730个仓库。包含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京东物流仓储总面积约1700万平方米。同期京东拥有13.2万名配送人员和4.43万名仓储员工,在公司全部26万名员工中,物流员工占比最多。

 

京东跟供应商一般会签约毛利保护,所以品类结构稳定的情况下毛利率一直很稳定,能在2019年盈利,很大程度上在于费用占比的降低,对比2018年,2019年京东的履约费用占比是有明显减少的。随着GMV增长,京东物流效率提升,履约费用、管理费用逐渐摊薄,由此达成了京东的持续盈利。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京东物流不再是累赘,但从业务方面来说,京东自营业务营业利润率还是比较低,从资本市场融资是必要的途径,二次上市能够加速京东未来的投资步伐。

(来源:鲸商(ID:bizwhale)范向东)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转载系为零售人提供知识支持。我们尊重版权,除非确实无法确认,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十分抱歉。如有标注来源错误,烦请联系我们协商解决。


展会咨询

孙先生  13146789310  sunke@ccfa.org.cn

孙先生  18032610878 sunmingqi@chinashop.cc

商务合作

赵女士 18701393158 zhaoyz@chinashop.cc .


2020年有哪些展会1591596073264153.jpg

文章来源:中国零售业博览会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中国零售业博览会,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0)
0/200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