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1 11:40
中佛战略合作化学效应几何?——两市签署框架协议拟借鉴广佛同城经验加速一体化
文章来源:中山市家电行业协会公众号
提示:点击上方"中山家电"↑免费订阅本刊 南方日报记者 郑平 ...
提示:点击上方"中山家电"↑免费订阅本刊
南方日报记者 郑平 何伟楠
如果没有中山,你可能在市场上见不到一台“美的”电风扇;而没有顺德,中山北部的家电产业带也无从谈起。中山、顺德,两座在地理上如此接近的城市,在各自奔跑30余年后,终于走上了同城化的道路。
11月4日,中山市长陈良贤会见了佛山市长鲁毅及顺德区党政代表团,双方签署了《中山市与佛山市共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
本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是两市深入落实珠三角改革发展纲要、携手共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快两地同城化合作,强化优势互补,全面提高区域发展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从基础设施打通、产业经济对接、水环境共治,再到发展规划的共融,这次中佛战略合作将产生怎样的化学效应?
1 基础设施
打通中佛同城“起步第一公里”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企划部部长游丽敏家住在顺德,而工作地点则位于中山市黄圃镇。她每天需要驾车跨越两个市区,往返于佛山、中山之间。每天上下班高峰期的堵车现状,时常让她感到困扰。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人才最重要。”游丽敏表示,中山北部镇区与顺德乃至佛山之间的交通还不够发达,这一点不仅困扰着自己的个人生活,也不利于家电企业和产业的发展。
以格兰仕为例,企业内部像游丽敏一样每天往返于顺德和黄圃之间的员工不在少数。员工在两地之间的交通障碍直接影响了企业人才交流的效果。因为交通基础设施互通性不强,也增加了企业物流、人才引进等多方面的成本。“佛山、中山推进同城化,对两地企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利好。”游丽敏说。
加强对中山北部片区和佛山顺德南部片区的交通一体化对接,近期重点加快推进G105国道跨桂南路、顺德容桂外环路对接中山加六线项目建设,并谋划对接两市轨道交通,也成为中山与佛山此次签署共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重要内容之一。
位于“顺德之南,中山之"头"”的南头镇,与顺德一水相连。以中山面积最小镇区,占据着全国家电产业版图中不容小觑的地位,2004年就成为全国首个镇级“中国家电产业基地”。以奥马冰箱、TCL空调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均落户在此。
南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吴坤科介绍,长期以来,中山北部与顺德南部之间的产业发展,关系密不可分。奥马冰箱等一系列中山家电龙头企业,都具有顺德企业家再创业的背景。南头镇目前近三成企业家都是顺德人,每天约1万人往返顺德和南头两地。两地之间的家电产业发展,也已经逐步形成了资源互通、产业互补的良性秩序。吴坤科表示,中山、佛山交通实现一体化后,将直接给力南头镇家电产业的稳定发展。
2 产业共赢
共享资源打造利益共同体
与南头镇一样,位于中山北部家电产业带的黄圃镇,对中山佛山同城化的需求同样强烈。黄圃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顺欢认为,同城化带来的利好绝非单向的,而是将促进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共赢。
黄顺欢介绍,中山、顺德两地的家电产业集群,均已发展得十分成熟,而且彼此之间相互依靠,难以分割。要推动产业发展进入更高阶段,必须要打通两地产业交流的各种隔阂。
黄圃镇目前正筹划依托黄圃港发展临港经济,规划打造万亩临港创新产业聚集区,科技服务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物流产业园等“一区五园”。今年将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与黄圃港有机结合,打造集铁路、高速公路、港口“三位一体”的重要交通物流中心。
同时,黄圃还将加快黄圃港、北二环、纵四线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与顺德容桂、南头、三角、阜沙等周边镇区的道路交通连接,进一步凸显黄圃作为北部中心、中山连接广佛城市圈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
黄顺欢表示,中山与佛山同城化,可以借鉴广佛同城化的经验之一,就是资源的共通共用。黄圃正在打造的临港产业园,未来将具备公路、铁路、水运等多方面交通优势。实现中佛同城化后,顺德与中山的家电产业集群可共享这些资源,避免了同区域内的重复建设,节省了大量资源。
游丽敏告诉记者,格兰仕的制造中心分布在中山黄圃和佛山顺德两地,中山、佛山实现同城化后,将直接促进格兰仕优化区域产业布局。黄顺欢认为,格兰仕感受到的利好,将成为顺德、黄圃家电产业在中佛同城化背景下共赢的缩影。
镇区展望
小榄镇镇长林伟强:
“拟重点引进顺德高端研发机构”
小榄地处中山西北端,与顺德西南的均安镇接壤。对于中佛同城框架协议的签署,小榄镇镇长林伟强表示“很振奋”。
“小榄和顺德素来联系紧密,两地的五金机械产业几乎是同一时间起步的。现在顺德在装备制造方面已走到珠三角前列,我们也要紧紧抓住机会,进一步向顺德学习。”林伟强说,在小榄正在进行的轻工机械展上,有不少企业来自顺德。
“产业对接必须交通先行。”林伟强介绍,小榄正在积极规划与均安的路网对接。中开高速小榄支线也在快速推进中,这条高速北与佛山一环直接相连,南端与深中通道相接,建成之后将进一步强化小榄的交通枢纽地位,也有助于佛山企业向珠江西岸南端延伸。
近年来,小榄镇LED新兴产业发展迅速,2014年总产值已突破150亿元。顺德作为LED产业的高地,广东省科技创新中心设在该区。林伟强介绍,广东省科技创新中心已计划在小榄设立分支机构,为小榄LED新光源产业提供设计、检测服务。
在文化产业和城市建设方面,林伟强也认为顺德可借鉴的经验太多。近年来,小榄党委政府已多次组织骨干企业前往顺德,学习容桂和北滘的旧城改造和文化创意产业。
“北滘和容桂把旧厂房变成科技孵化器和文化创业产业基地,小榄正在打造中山西北部副中心,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虚心学习。”林伟强说。
东凤镇党委书记杨安队:
“打通细滘大桥成中佛同城第一步”
中山东凤与顺德容桂仅仅隔着一座细滘大桥。这条几百米的大桥,是中山佛山的经济命脉联系的纽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桥北端由于红绿灯设置不合理等原因,阻碍了两地的深入交流。今年7月起,中山东凤、南头镇与顺德容桂街道三地党政领导多次会商,达成了打通细滘大桥的意向。这也成为中山、佛山同城化的第一步。
11月4日上午,中山、佛山正式签署了同城化框架协议,105国道南头路口改造方案也已上报省交通厅等待批复。“最快到2017年就可以通车了!”亲临现场的东凤镇党委书记杨安队难掩兴奋。
“最近20年来东凤一直在承接顺德的产业转移,而且都是比较高端的产业。目前东凤有接近25%的企业来自顺德。”杨安队说。
在杨安队看来,两地交通畅通至少可以带来两个好处。一是两地经济交流更加畅通,企业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二是中山北部镇区与顺德的服务业交流也将更加深入。“顺德一直是全省的经济高地、改革先行地。”杨安队说,近年来东凤赴顺德学习交流的机会很多,也在注意学习顺德的先进经验,获得的启示良多。
“顺德的行政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多年前就开始简政放权、从内部挖掘政府效能。我们最近率先全市试行政府绩效考核制度,也参考了顺德的经验。”杨安队说,顺德不但经济堆头大,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度也很高,对东凤的经济转型提供了很多的参考。(来源:南方日报)
文章来源:中山市家电行业协会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中山市家电行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