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1 11:48
朱江洪:谈企业品牌建设之“意识”篇
文章来源:中山市家电行业协会公众号
转自:慧聪家电网朱江洪,格力空调创始人,广东省企业品牌建设促进会会长。 ...
转自:慧聪家电网
朱江洪,格力空调创始人,广东省企业品牌建设促进会会长。
在格力员工的眼中,他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在经销商的心目中,他是格力产品的稳定剂;在业内资深评论家的评论中,他是中国家电业不可多得的全能型领军人。他用24年时间带领格力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小厂,发展为今天全球最大的家用空调生产企业。朱江洪曾经说过,“一个没有脊梁的人永远挺不起腰,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永远没有脊梁。”朱江洪的专注、务实、创新,造就了格力今天的辉煌局面。本文为朱江洪会长关于企业品牌建设(意识篇)的谈话实录。
企业品牌建设,除了精准的定位,优质的产品,还要有创品牌的意识。
品牌是企业之魂,要打造出品牌,企业家必须具备以下这几种意识:科技创新意识、品牌建设意识、技术领先意识、社会责任感意识、与合作者共赢意识。
我认为这几个意识很重要,因为企业是需要人去经营的,而人是受思维理念去控制的。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动作。行为动作不同,所以就产生了千差万别的企业。
首先一个,尤为重要的就是科技创新意识。我们碰到品牌,特别是国际知名品牌,比如说波音、奔驰,哪个企业不是有深厚的技术,哪个企业没有非常深的技术根基,哪个企业没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鞋帽,它都有科技创新的。佳能和尼康几乎垄断了国际单反机市场,他们垄断的背后,是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就拿苹果手机来讲,还没上市,人家都排队等着买了。你说辛苦排一个队,这些消费者只是看中苹果这个品牌吗?不是;是看中你的服务吗?也不是;苹果的服务也不咋地;看中你的价格?价格贵得很;看中你乔布斯的个人魅力?也不是。排着队买就是有一点,我要买你苹果的智能技术,手机的智能技术。所以我们打造品牌,没有科技创新根本不行。
一提到科技创新,有些人觉得很神秘。科技创新怎么创?好像很神秘的样子。按我来说,格力的发展史就是科技创新史。根据我多年科技创新的经历得出一个经验,我认为科技创新既神秘又不神秘。只要你掌握了规律,根本不神秘。
我把科技创新理解为三步曲,也说是三要素:观察,灵感,实验。第一,对事物认真细致的察看,特别不要放过微小的变化,掌握它内在的关系、联系,这就是观察。第二,非常重要的是灵感,我把它定性为联想、设想、猜想、梦想,甚至是胡思乱想。首先你要敢想,世界上的事情没有办不到,只有想不到。何况想不需要成本,想错了不用负责任。另外就是实验,实验就是把你的梦想变成真实,你要科学地实验、反复地实验、多次地实验。科技创新无非就是按照这三步进行的。
举个例子,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这是航天工业的理论基础,我认为这是按这三步曲进行的。首先,牛顿观察到苹果从树上掉到地上的事实迹象,他观察到这种现象而产生灵感:为什么苹果总往地上掉?为什么不往天上飞,也不往旁边倒掉呢?于是产生了灵感:一定有某种力量促使它一定要往地上掉。通过反复试验,牛顿发现了伟大的万有引力定律。
苹果手机,也是按照刚才讲的规律。乔布斯发现年轻人喜欢上网、最好可以随时上网这个现象,产生了灵感,之后通过实验,发明了苹果智能手机。你看各个历史的重要阶段,都有它的产品出现,这些产品的出现也是按照这个规律进行的。
1994、1995年我们搞了一个轰动全国的灯箱型立式空调,现在觉得很土了,但当时消费者都排着队来购买。灯箱型空调是怎么来的?我第一次到美国的机场,看到一个自动售饮料机器的灯箱让我耳目一新,我试想柜机在这方面能不能也放一个灯片,将结婚照什么放上去呢?由此产生了这个灵感。回来后通过反复的实验,创造了灯箱型柜机,一下子使得我们的产品成为了柜机的老大。
最近有一个新的分体空调,也是按照这个规律进行。2010年我从巴西工厂返程,在法兰克福机场漫长的候机等待中,我发现一本杂志,于是就翻看,突然在杂志角落发现一个产品图片,也不知道是什么产品,很漂亮。我在想如果做成分体空调的样子,一定会受欢迎。我把这个产品图片带回来,按照它的样式反复试验。最终创造出新型U型超薄空调,都是按照这几个规律设计的。刚才说的手机的智能划分,也是根据这个原理的三个要素来进行。
第二个就是品牌建设意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国人用诚实的劳动、辛勤的汗水,创造了可观的社会财富,使得中国一下子成为经济热的大国。但是这么多年我们都忽略了文化和品牌的建设,忽略了内涵的培养,也忽略了科技创新能力的创造,所以中国的品牌在国际上表现乏力。由于中国没有太多像样的国际级品牌,所以国人没办法,只有去买国外的洋产品,包括国外二三流品牌在中国都是大行其道。
这样一来,第一,财富大量外流,第二,中国企业得不到利润,所以进入品牌建设的投入也都很少,第三,影响了贸易平衡。研究表明为什么国外那么青睐洋产品,包括从运动鞋到汽车,从手机到电视机,从化妆品到尿布,从药品到食品,外国的品牌在中国都是大行其道,没办法,消费者认为洋品牌信得过,他们总觉得中国品牌搞不好总要出现这个问题那个问题,弄虚作假,让消费者无从被吸引。
确实,为什么中国品牌这么脆弱,为什么外国品牌上百年经久不衰?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国外来讲,关键是非常重视品牌,我们国内根本不重视品牌,不认为品牌打造需要长时间的努力,需要各方面的、多方面的经验的积累。品牌是技术、质量、商标、包装、价格、历史、服务、生意、广告综合的总和,是消费者的心灵密码。打造一个品牌你必须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进行打造。
但是我们有很多错误的思想。
首先第一个焦虑急躁的情绪。因为品牌不可能一天两天打成,国际级品牌要长时间的沉淀,打造品牌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地做努力,就像广东人煲老火汤一样要慢慢熬,才能够熬出靓汤。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好每一件细小的事情。其实任何大的事情都是由点点滴滴、琐琐碎碎的小事情组成的,我们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就是要在一个两个问题上加大强度,才能够取得效果。我们很多时候不是缺策划,也不是缺点子,而是缺乏认认真真把一两个事情做到极致的毅力。所以,我们必须要克服这种思想。
第二,急功近利的思想。消费者对品牌最大关注是什么,无非就是质量、安全性、可靠性,这个是对中国品牌最大的挑战,我们一定要认认真真在这几个方面做好。像德国的企业,即使小企业,它把产品做到极致,即使它是配套的,也把它做得非常之好。好到什么程度呢,你主器件厂离开它就不行。
第三个,重广告、重销售而轻技术。作为品牌,首先一个就是为客户提供始终如一的产品体验,只有这个品牌建好,你的广告才有效。有的老板问,我的产品销售不好,我说什么原因?他说,是我们的营销人员素质低。我就问他,你这个产品,跟同行比有没有优势?他说一般般。这个也是差不多,那个也差不多,甚至有些还比其他厂家差。我说你这样的产品,你再多的销售员、业务员,也无济于事。广东有家企业原来的销售渠道非常之好,到后来经销商都离他而去。我问经销商什么原因,他讲质量太次,东西卖出去消费者投诉不断。
作为品牌打造,我也发现,很多的品牌书籍很少提到怎么样以质量、以科技来创造品牌。品牌的理论都是从美国、欧洲传到中国来的,欧美市场管理非常严格,产品要出厂必须要达到标准,必须要质量好,这是欧美企业的最基本要求。但中国不一样,有些产品根本不行,以为做一两期的广告或者请一两个明星代言就是品牌,那是完全不可能。
联想到日本的空调,真的很难一下子说出哪个品牌更好。可能是某一品牌在这方面好,可能是那个品牌在另一方面、另一类型的产品好,所以要创品牌,日本就靠策划、靠定位、靠宣传、靠服务,但我们中国企业不行,八字还没一撇。
第四个,大而全,大而不精。有些企业什么都做,但是没有一个产品做好,把一两个产品做到极致,这是创品牌的关键问题。我们不能贪大,说我们做了很多方面,但实际上每样都不行。
第五,没有保护好知识产权。知识产权自有特别是专利,专利是自有知识产权的重要标志。我们的企业对专利申报马马虎虎的也不严谨,虽然有了专利,但两三年就被攻破。外国有些企业确实比我们强得多,他们严密设定怎么样来申报专利。比如大金,它发明了一个L32新型的冷云,单是这个新型的冷云它有多少个专利呢?233个。从各个方面你都很难突破。有些企业把失败的经历也申请了专利,它认为这次我失败了,但是条件变化,各方面也可能成功,那我先把它封起来。这点来讲,是我们不太注意的地方。
第三个是技术领先意识。过去在冷兵器时代,英勇善战,肯定有杀手锏。现在你要在市场上要高人一筹,要超越对手,你也得有个杀手锏。这个杀手锏就是技术上的领先。
领先就等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个领先很震撼,特别对品牌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前段时间播天河二号又是世界第一,而且比美国的运算速度要快一倍,你说多震撼,这个品牌够牛吧。所以有些企业问,技术领先怎么领啊,不是领不领,关键是你要有这个意识,没有这个意识你就领先不了。
在格力,这个意识很浓,反正世界上有什么新的东西,我们一定想办法超越它,能效比我们是很高的。例如稀土元素要取代,一是因为开采稀土元素要污染环境,二是稀土很贵,一个晚上成倍地长,所以全世界都想尽一切办法希望能用普通的材料来代替稀土,在替代元素上我们是领先的。现在全世界制造两匹以下的空调都行,但格力除了生产两匹以下的空调,生产三匹、四匹、五匹、六匹的空调全都行,这就是领先。
有些老板就说,我也不懂技术,怎么领先?一讲到技术他就头疼。作为老板,懂不懂技术是一回事,有没有抓技术、技术领先的思想,更是另外一回事。你不懂抓技术你可以抓人,抓什么人?抓技术带头人,并全力支持他。老板就要决策,就要组织,就要支持技术创新的活动和工作。该给钱的给钱,该给人的给人,该购买设备的购买设备。老板不重视,下面的人能够重视得起来吗?根本不可能。老板有没有领先意识,我认为很重要。不懂技术总比那些懂技术又不抓技术的人好得多,关键你要抓。
当然,我们要做到技术领先,这方面确实要有一股精神,因为一个民族的落后不在于物质的匮乏,而是在于精神的平庸、性格的懦弱,灵魂的空虚。中国几千年来积淀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但我们在学习优秀中国文化的时候也要学习国外的一些优秀文化,比如说英国人慎思明辨的励志精神,德国人精益求益的创业精神,犹太人绞尽脑汁的创新精神,日本人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还有美国人敢想敢干的冒险精神。美国人是最敢冒险的,什么都敢干,什么都敢想,所以美国为什么发明这么多,科技那么好,他就敢想敢干,有股冒险精神。一个先进的国家,总有它民族的核心的精神,这个我们要学习。这就是所谓的打造品牌的几种意识。
文章来源:中山市家电行业协会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中山市家电行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