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连锁经营 / 宋书玉:积极作为 稳中求进 | 中国酒类产业面临的问题

宋书玉:积极作为 稳中求进 | 中国酒类产业面临的问题

2024.03.14 19:39

文章来源:中国酒业协会公众号

摘要:

在7月14日召开的中国酒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四次(扩大)会议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

在7月14日召开的中国酒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四次(扩大)会议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以“积极作为稳中求进”为关键词,代表中国酒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向大会做《中国酒类产业发展分析及趋势展望》的分析,从“产业现状、发现优势、面临问题、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和参会代表进行交流。


面临问题

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居安思危,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产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重视到很多早已显现苗头的产业矛盾,准确把握好“危”与“机”的关系,主动化危为机、危中寻机。酒类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以下几点:

一是饮酒人群数量变化对酒类消费容量构成挑战。饮酒人群变化是产业未来发展最大的“变数”,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可以看到,人口呈现老龄化加速、新增人口减少的趋势。“年轻化”一直是酒类消费的突破方向,那么,如何长远地去布局、培育年轻消费群体,如何去营造消费场景、消费逻辑,特别是如何让年轻人爱上美酒是当前摆在酒类产业的问题。

二是疫情常态化对酒类市场消费冲击的不确定性。疫情的反复,阻断了人际交往和人员流动,对依赖于消费终端的酒类市场产生较大冲击。同时,对消费行为、消费结构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如何应对和降低疫情常态化对酒类市场的影响,是产业当下面临的重要命题。利用互联网技术,探索便捷化、无接触的新型消费模式,让产品通过对消费者视觉、触觉、听觉和嗅觉的不断刺激,激发消费者的主动参与,增强消费者对产品品牌及价值的认识,有利于提高购买率和成交率。虽然疫情对社会、经济、消费等产生诸多不确定性的影响。但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新中产人群财富变化的背后,是积累的庞大消费升级需求,而这种需求对比过去消费观念,将带动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变化,快速向高品质化迭代。

三是产业政策改变带来的不确定性。产业限制政策取消,名酒产区,名酒企业不约而同扩产能。生产准入提升,流通渠道扩容,饮料酒术语与分类新国标影响。这些因素都可能诱发产业发展不确定性。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句话说“中国经济正在切换到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国统一大市场”、轻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出台,为酒业发展营造了利好宽松的发展环境,有助于全产业更好地满足和创造消费需求,增强消费拉动作用,促进消费品工业加快步伐迈上中高端。但同时也会带来无序扩张风险。

四是业外资本涌入引发产业发展不确定性。酒类产业一直受到资本青睐,随着2017年以来白酒产业的复苏,越来越多的跨界资本进入白酒。资本逐利,面对白酒产业市场蛋糕的诱惑,都想来分一杯羹。但是白酒产业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地域性强、长周期,品类单一、创新难、品牌壁垒高……很多业外投资者入局之后“不胜酒力”。大多业外资本急功近利,不愿以“匠心”酿酒,是导致很多业外资本铩羽而归的主要原因。

五是产能过剩与优质产能不足带来的不确定性。高品质白酒产量仍然有限,白酒产业整体产能过剩与优质白酒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这为投机炒作留下了一定空间,容易造成市场恶意炒作和虚假宣传,透支优质名酒的公信力。

面对持续反复的疫情冲击,消费行为、消费习惯、消费理念不断发生变化,也将对产业的繁荣长周期产生影响。当前,产业调整已经进入正在进行时。产业必须深刻思考,找准症结,适应变化,主动调整,化解矛盾。预防叠加效应引发产业调整幅度加大。2012-2015产业深度调整之痛,切不可忘记。

因此,酒类产业实现行稳致远的发展就是要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始终坚守传承,始终坚持价值追求。产业发展要始终坚持稳字当头,尤其是在诸多不确定的国际、国内因素影响下,稳固发展是长期主义的最重要体现。

责编 / 蒿凤

美编/艾浩


文章来源:中国酒业协会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中国酒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0)
0/200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