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连锁经营 / 深圳酒业35位引领人物候选人巡礼——深圳酒业活化石张铁军

深圳酒业35位引领人物候选人巡礼——深圳酒业活化石张铁军

2024.03.15 15:28

文章来源:深圳市酒类行业协会公众号

摘要:

点击上方“蓝色字”可关注我们!人物介绍深圳市经典好年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酒...

点击上方
“蓝色字”
可关注我们!

人物介绍

深圳市经典好年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酒类行业协会第四、五届常务理事,执行会长,葡萄酒分会会长,广东省优秀酒类营销商,是华南乃至全国最早涉足进口酒的经销商。

在深圳罗湖区的高层办公室里,张铁军可以望到对面的香港,在张铁军刚刚接触进口酒的时候,对面的香港都还没有回归祖国的怀抱。如今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张铁军面对“特区35周年•深圳酒业35位引领人物”评选活动的特约记者开始回忆自己关于深圳酒业的峥嵘岁月。

从深圳特区设立开始,从这片热土开始有进口葡萄酒开始,张铁军就参与其中,35年匆匆过,张铁军的身份几经转变,可是依然与进口葡萄酒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大家想听完整的深圳酒业35年的风云变换故事,那么他最有资格说给你听。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张铁军当时所在的国有企业展开了一些寄售业务,其中就有进口葡萄酒。其1979接触到进口葡萄酒,1983年在国有企业内开始从事与进口葡萄酒相关的工作,当时在深圳能见到进口葡萄酒的场景只有两个即友谊商店和高级涉外酒店,供应的产品也仅限于两款即“木桐嘉棣”和“法国波尔多红”,主要是满足在深圳的外资企业及外籍人士的生活需求。

而进口葡萄酒对于当时的普通中国消费者几乎是奢望,当时的我们买不到也喝不起进口葡萄酒。

2005年,张铁军下海并成立了现在的深圳经典好年商贸有限公司,得益于前期在国企所积累的进口葡萄酒资源和经验,成为了最早一批涉足进口葡萄酒业务的私人企业之一,为深圳乃至广东的消费者进行了早起的进口葡萄酒启蒙。

被问及当时下海创业的初衷,张铁军很坦诚的说,当时下海创办深圳经典好年商贸有限公司经营进口葡萄酒,其实谈不上什么商业眼光,就是根据自己的所掌握的资源和资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进口葡萄酒。张铁军说:“其实当时做洋酒利润更高,来钱更快,但是做洋酒成本大,对资金要求高,这在当时我们承受不起,所以退而求其次选择了葡萄酒。幸运的是,我们赶上了进口葡萄酒的好时候。”

张铁军对记者聊起一个有趣的真实故事: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张铁军从事与进口酒相关工作已经有些年头了,一位外国友人赠送了他一瓶智利产的葡萄酒,当他听说那瓶葡萄酒是产自智利的时候都惊呆了,因为那时候在他的意识里还认为国外只有法国产葡萄酒。

这样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趣事反映了当时中国进口酒市场的普遍情况,即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缺乏认知,大部分的从业者对葡萄酒的认知也很有限的。大家处在一个懵懂又兴奋的时代,渴望接受外来事物却又不知从何开始,这也给进口葡萄酒的高利润提供了必要条件。

也正是这一次与智利葡萄酒的相遇开阔了张铁军的眼界和思路,进而使他成为了最早将智利葡萄酒引进中国市场的人,打造了后来在中国最畅销的智利葡萄酒品牌。

谈至此,张铁军感慨35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但是现在相比从前,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消费者认知、葡萄酒文化的变化要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几十年间,中国从只有法国葡萄酒到现在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葡萄酒消费市场,各产酒国挤破脑袋都想来中国分一杯跟;从整个市场上只有两款进口葡萄酒到现在仅“经典好年”一家公司就经营、代理全球十多个国家100多个酒庄的800多种葡萄酒。

总结

1999年前后,外资酒企如ASC等国际酒业巨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给像“经典好年”这样的本土中小酒企造成了巨大冲击。当时面对“外敌”强势入侵,张铁军冷静分析后认为,外资酒企想要在中国开展业务,那么其经营成本比本土中小酒企高许多。于是张铁军以成本控制优势抗击外敌,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这么多年来,张铁军率领“经典好年”一路开疆拓土,不惧外敌,一直发展到现在成为深圳酒业进口葡萄酒领域的活化石,其人成为35年来深圳酒业的引领人物,其企业成为深圳酒业的成功典范。

35年之间,张铁军经历过进口葡萄酒的好时光,也度过了坏时期。从刚开始的超高毛利,到现在的低利润,张铁军及其“经典好年”始终坚持产品为王,树立品牌,引导消费。主动调整产品结构,从而引导消费升级,进一步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选择最好的进口葡萄酒。


文章来源:深圳市酒类行业协会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深圳市酒类行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0)
0/200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