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连锁经营 / 进口烈酒进入深度熊市:干邑挺价失败,威士忌价格全线下跌,日威流动性大幅衰退

进口烈酒进入深度熊市:干邑挺价失败,威士忌价格全线下跌,日威流动性大幅衰退

2024.03.15 18:45

文章来源:浙江省酒类流通协会公众号

摘要:

在近期调研中发现,以干邑、威士忌为主的进口烈酒市场正在呈现出与白酒产业类似的状况...

在近期调研中发现,以干邑、威士忌为主的进口烈酒市场正在呈现出与白酒产业类似的状况:诸多酒商所运营的干邑销量下滑50%以上,且2023年涨价预期落空,而在威士忌方面,除了麦卡伦12年以及格兰威特、布赫拉迪、格兰杰等少部分产品外,大部分威士忌产品也处在价格倒挂之中,而前几年火热且价格不断上涨的山崎、响、白州等日威产品,在采购价整体下调的同时,其流通性更是大幅度萎缩。


而身处其间的酒商们不得不采用低价抛货等手段以求生存,但仍难敌呼啸而至的寒意,进口烈酒市场正遭遇近几年以来最为煎熬的至暗时刻。


01

干邑涨价预期落空、威士忌价格倒挂严重

进口烈酒驶入至暗时刻?


在连续几年消费低迷的背景下,旺季不旺成为今年进口烈酒酒商的普遍共识。


广东一洋酒商王强(化名)表示,“今年中秋同比去年下降30%左右,动销不好,现在渠道压力非常大。”福建洋酒商李志(化名)也表示,“公司今年洋酒表现很差,同比去年减少40%以上。”


“跟去年同期比,公司今年的业绩下滑20%以上”,广东另一洋酒商唐禹哲(化名)透露,“通常中秋国庆后的酒商库存都在20%以内,但目前大家的库存基本都已经在40%以上了。”


而上述酒商已经是进口烈酒在业绩上表现优质的代表。主营干邑的洋酒商杨志远(化名)表示:“无论淡季还是旺季,今年相比往年都更差了。从目前的反馈来看,我身边很多经销商连去年业绩的一半都达不到。”


不仅仅是中高端产品,受消费不振影响,低端产品也存在库存高、动销慢的问题。唐禹哲表示,“今年高中低端产品全线都在降价,我们运营的价格较为便宜的白兰地,例如雷洛、福阁、格兰轩等价格100元左右的产品,今年市场销售氛围也不乐观。”


不仅如此,2023年初进口烈酒厂家推动的涨价潮也并未实现。在调研中获悉,今年年初的涨价潮也并非实现渠道价格的上涨,无论是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还是四川等内陆市场,以三大洋为主的干邑的渠道和终端成交价却并非最终上涨。多名酒商证实,“年初虽然提价,但后续厂家为了压货追加了政策,实际折算下来,价格与去年过年前后基本持平。”


与白兰地和干邑两种拥有着广东、福建等成熟消费市场相比,消费基础更为薄弱的威士忌情况更为尴尬。


“上半年是断崖式下跌,下半年还是断崖式下跌。”在谈及今年威士忌的表现时,深圳市酒类行业协会威士忌分会会长王宏泉表示,“今年威士忌市场很不好,库存很高,动销缓慢,与去年同期相比,大概只剩下一半的量。”


有主营威士忌的酒商陈文浩(化名)表示,“现在威士忌市场不是平缓,而是瓶颈,现在倒挂太厉害,除麦卡伦12年以及格兰威特、布赫拉迪、格兰杰等三大洋的品牌,其他大部分威士忌产品都处于倒挂状态。”


“去年麦卡伦25年能卖2万多,今年市场价降到1万多,麦卡伦蓝钻去年能卖五六百,今年只能四五百出,而日威根本卖不动,连山崎、响、白州等流通产品的采购价都整体降低10个点以上”,四川洋酒商刘毅(化名)表示,“威士忌去年整体处于溢价状态,今年回归理性之后,市场能动销的产品价格相比去年整体至少下滑20%以上。”


因考虑避险,今年无论是干邑还是威士忌,酒商在布局调整时基本都以大品牌的大流通产品为主,选择产品优先级呈现出“干邑>苏威>日威”的趋势。


而此前两年在国内大热且不断提价的日威也呈现出“退潮”的态势,动销和消费都开始向价格更为理性的苏威集中。吉斯波尔酿酒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孙勐表示,“日威经过资本热潮,价格虚高,如今也热潮退去,回归理性。”


综合各地市场信息发现:今年以来,干邑动销向500-1000元价格段集中,且以三大洋的VSOP和VSOP PLUS级别产品为主;而威士忌以苏威12年或无年份为主,主流动销价格在200-500元之间,日威市场则处于持续恶化中。


02

低价抛货套现现象频发

进口烈酒乱象浮现


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2023年1-9月,烈酒进口量为9385万升,进口额为19.83亿美元,量额同比分别增加12.03%和34.04%,与上半年相比,量额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但进口端的数据并不代表动销和消费端。酒业家从多名进口烈酒酒商处获悉,目前进口烈酒在渠道的流通性衰退明显,甚至陷入停滞状态,且带动着低价抛货等乱象浮现。


杨志远指出,“今年进口烈酒市场的关键问题不在于消费降级,而在于消费缺失,消费需求锐减,厂家和渠道做再多的促销活动都无济于事,只会是事倍功半。”


而随着进口烈酒的下行,之前发展中被掩盖的问题也开始陆续暴露,抛货套现、窜货倒货现象频发。


唐禹哲透露,“双十一过后,外地部分主营夜场和电商的洋酒代理商把很多货都窜到广东、福建来,洋酒没有保证金等相关惩罚制度,这使得进口烈酒主要消费市场广东、福建当地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


除线上和外地的进口烈酒窜货来卖,今年国际窜货的现象也在增多。杨志远指出,“今年海关的进口烈酒数据中,除了厂家的货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东南亚、美国、中东等各个地区的平行货,而这些平行货进来一般当做水货进行售卖,这也让当下进口烈酒市场雪上加霜。”


更为严重的是,即使想要低价抛货,在当前也并非易事。杨志远表示,“目前干邑市场处在‘新货卖不动、老货没人接’的尴尬处境。前段时间有客户告诉我,他资金紧张找人接货,一瓶老年份的路易十三价格跌至八千多竟然都没人接,而今年路易十三的新品价格都在19000以上。”


03

深度熊市已至

进口烈酒酒商该如何抉择?


而无论是业绩的下滑,还是渠道乱象频发,都在印证着进口烈酒正在经历新一轮深度熊市。


回顾进口烈酒在中国市场近30年来的发展,大致梳理出三个周期:


第一个周期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干邑为主的洋酒水货曾一度繁荣,而后在1998年经济危机后开始迈入低迷;


第二个周期开始于2000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开始腾飞,叠加酒吧文化兴起,以干邑和调和威士忌为主的进口烈酒在中国迅猛发展,但随着2012年三公消费相关政策出台,进口烈酒又开始步入下行周期;


第三个周期自2016年酒类消费回暖开始,随着威士忌人群的成熟和消费升维,单一麦芽风潮开始兴起,直到2022年,进口烈酒市场整体迎来新一轮的熊市。


而这一波深度熊市也或将导致部分销售终端的消失。唐禹哲向酒业家表示,“目前的洋酒市场非常不乐观,预计过完年广东还将出现烟酒行倒闭的现象”,他指出,“这部分烟酒行大多是倚赖近年来的政商渠道兴起,规模和店面相对较大,硬性成本更高,现在商务用酒降至冰点,支撑不起日常经营,会首当其冲地倒下。”


“现在大家普遍对明年预期不好,甚至对未来1-2年的信心都极为不足,预计最起码要到2025年才会有所好转。”唐禹哲感叹道。


酒业家关注到,目前已有不少进口烈酒酒商黯然退场,转而去卖一些相对还能动销的白酒流通产品。而还选择留在牌桌上的酒商们,仍将在行业日渐加剧的竞争下煎熬。


对当下的进口烈酒熊市,深耕洋酒市场20多年的酒商曹雨生(化名)表示,“表面上的熊市并不可怕,因为酒类市场不会凭空消失,市场收缩、行业调整,但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会带来新机会,现有客户群体终会老去,唯有迎合年轻人需求,不断与年轻人接轨,洋酒才能在未来百花齐放的市场中,穿越熊市,迈向更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来源酒业家


声明:凡注明浙江省酒类流通协会原创文章,版权归浙江省酒类流通协会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本公众号所发布转载文章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你的每个点赞和在看,都是对我们的支持~

文章来源:浙江省酒类流通协会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浙江省酒类流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0)
0/200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