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1 22:34
第四期2013年9月17日
文章来源:北京家居行业协会公众号
微软将以总价值71.7亿美元收购诺基亚 38岁的微软正式"娶回"148岁的...
微软将以总价值71.7亿美元收购诺基亚
38岁的微软正式"娶回"148岁的诺基亚,这对"恋人"预计将在明年第一季度正式"完婚"。不过,相比2年前的初次"牵手",诺基亚股价已下滑55.6%。
9月3日,微软宣布,将以总价值71.7亿美元收购诺基亚。其中,约50亿美元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业务,也就是常说的诺基亚手机业务;另用约21.7亿美元来购买诺基亚的专利许可。
不到72亿美元的收购价格,对拥有770亿美元现金的微软来说,并未有太大资金上的负担。而收购诺基亚,也明确了微软未来"软硬结合"的战略方向。
71.7亿美元贵么?
诺基亚2012年全年财报显示,诺基亚手机业务营收达207亿美元,占总营收的52%;地图业务收入达14.5亿美元;诺西营收达181.7亿美元。上述三项业务分别亏损14.5亿美元、4亿美元、10.5亿美元。而即使只是诺基亚的智能手机业务,其去年营收72亿美元,除去高达20.6亿美元的亏损来看,微软的收购价格并没有给诺基亚带来多少溢价。
而根据微软与诺基亚的协议,在收购前,诺基亚每出售一部WindowsPhone手机,微软只能得到不到10美元的软件专利费,大多数利润流向诺基亚,这也限制了微软对WindowsPhone平台的投入。而收购WindowsPhone业务后,每售出一部WindowsPhone手机,微软能获得40美元的毛利润。如果未来一年内售出5000万部,微软WindowsPhone平台就能实现营收平衡。2012年,诺基亚共销售WindowsPhone手机达3500万部。
苹果、三星对台戏局面被打破
收购诺基亚,微软能否突破苹果与谷歌在移动领域的重围,不得而知;诺基亚通过减轻业务,获得资金,发展企业服务,能否顺利转型值得关注。但无疑,诺基亚CEO埃洛普已成为目前最大的赢家。
2010年9月,埃洛普从微软离职,开始担任诺基亚执行总裁兼CEO。一年后,埃洛普主导了诺基亚与微软基于WindowsPhone的深度合作,而使得诺基亚在智能机领域放弃其他平台。而如今,埃洛普又因将诺基亚手机业务出售给微软,再次进入微软,并作为微软硬件设备及服务的总负责人,直接向鲍尔默汇报。
一名内部人士称,收购完成后,将有32000名员工转到微软旗下,包括芬兰的4700人以及全球18300名直接参与产品生产、装配和包装的员工。计划转到微软旗下的运营业务估价149亿欧元,相当于诺基亚2012年净销售额的一半。
张毅认为,微软与诺基亚经过两年多的合作已经进入了一个"疲惫期",但苹果、三星唱对台戏的局面继续被打破,收购后,双方都应该集中资源,以更快的速度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原文出自【比特网】
【历史回顾】谷歌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
2011年8月15日,谷歌和摩托罗拉移动公司宣布,谷歌将以每股40.00美元现金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总额约125亿美元,相比摩托罗拉移动股份的收盘价溢价了63%,双方董事会都已全票通过该交易。
谷歌CEO拉里·佩奇表示,摩托罗拉移动完全专注于Android系统,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之后,将增强整个Android生态系统。佩奇同时表示,Android将继续开源,收购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获得专利。
佩奇在谷歌官方微博上更新文章解释为何要收购摩托罗拉,他表示,"这笔并购不会改变我们保持Android作为开放平台的承诺。摩托罗拉将继续获得Android的授权,Android将维持开放。"他同时还表示,摩托罗拉移动将作为独立业务继续运营。
摩托罗拉首席执行官桑贾伊·杰哈表示,此次收购为摩托罗拉移动全球员工、消费者和合作伙伴创造了新机会。摩托罗拉原本在Android平台与谷歌存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这次合并将得以进行更多创新,为各种移动设备和家用设备提供一流的移动性。
微软谷歌两宗收购案对比
北京时间9月3日,美国微软公司宣布将以54.4亿欧元(合71.7亿美元)收购芬兰诺基亚公司的设备与服务业务和相关专利。微软CEO鲍尔默和诺基亚CEO埃洛普在公开信中表示"将携手重写移动领域的疆界。"
据微软新闻稿披露,54.4亿欧元中的37.9亿欧元用于收购诺基亚的设备和服务业务,相关专利组合则作价16.5亿欧元。交易预计于2014年第一季度完成。
埃洛普将辞去诺基亚公司总裁兼CEO职务,转为出任诺基亚执行副总裁,主管设备与服务,直至交易完成。他和包括智能手机设备部门执行副总裁乔哈罗在内的多位该业务部门高管将在交易完成时加入微软。与他们一起加入微软的还有诺基亚的约3.2万名员工,其中包括4700名芬兰员工。
两年前,互联网巨头谷歌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同是IT业巨头收购昔日手机巨头,财新网籍此对比了两宗收购案的若干数据如下:
微软收购诺基亚,这次收购很难让人不去由与前年谷歌收购moto作为对比,这里需要让用户搞懂一个概念,收购对于一家正在亏损的上市公司来说,绝对不能算是坏事儿,从各个方面来说,正在逆境和亏损中的诺基亚得到了微软的收购,对于股东利益是一种正面的保护。作为诺基亚亏损最为严重的设备与服务部们,被收购也算是一个好事儿。
Moto与诺基亚,这两家厂商作为业内最资深的手机制造商,他们的纷争从千禧年前一直延续到了android时期。通过Milestone系列,Moto一次次让人以为这家老牌厂商已经回归主流,但是实际情况一次次打落猜想,最终Moto以溢价63%,被谷歌收购,这次收购花费超过了100亿美元,轰动业界。而诺基亚也于今日,将设备与服务部门以71.7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微软。
谷歌宣称收购的目的在于Moto于GSM部分的专利,从各个方面来看,这次收购的目的并不如谷歌宣称的单纯,因为早在2008年,Moto就已经完成了拆分,拆分完成之后,Moto本身仅剩于手机部门,而赖以生存的网络硬件和解决方案公司带有大量的GSM基础专利,这些内容都出售给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各大手机厂商,而其中诺基亚获得专利最多,成为了最大的买家。
而在谷歌收购Moto之前,苹果和微软正在针对专利问题,对Android的众多厂商展开进攻。由于在专利部分的孱弱,android厂商面临着告一次倒一次的局面。这种局面即使是在谷歌收购Moto后,也没有彻底解决,Moto剩余的专利,并没有帮到谷歌避免专利问题。而随后谷歌对于Moto的一系列拆分行为,更说明了谷歌收购的目的并非单纯在于专利,目前Moto虽然还在推出手机,但是其单纯品牌的存在感已经非常的薄弱了,接下去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彻底拆除品牌,只保留硬件生产和设计环节,经由谷歌的品牌作为替代,来推出手机产品。
相比较而言,诺基亚的情况比Moto更为复杂些,首先从部门结构来看,诺基亚还剩余地图和网络硬件部门,这两个部门仍然处于盈利状态,而设备与服务部门却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特别是对于诺基亚这类的上市公司来说,剥离亏损业务可以说无可厚非,剩余的业务仍然能使的诺基亚保持盈利和增长。而诺基亚目前总市值为144亿美元,此次收购的金额差不多占据诺基亚市值的一半,也与设备与服务部门占据的比例相当,抛开溢价因素来看,这笔买卖不亏也不赚。
所以,从大局来看,这次收购更像是一次诺基亚自身的拆分行为,与Moto彻底贩卖还是有所区别的。这更像是IBM拆分ThinkPad业务给联想一样,只是一种公司盈利和结构的调整,并非死亡。
而对于微软来说,他收购诺基亚所需要面对的困难比谷歌更大,首先是WindowsPhone平台其他OEM的态度,特别是目前若即若离的一些厂商,比如LG、联想、华为和中兴等,收购诺基亚意味着微软自身开始进入战场,厂商最不想发生这类的情况,而谷歌收购moto后,也在尽量避免这种感觉的产生。
其次,作为一家芬兰企业,美国的微软如果想要将诺基亚的设备和服务部门完全带到美国,需要支付大额的税收和法律上的困难,这绝对是超级复杂的局面。而粉丝对于诺基亚信仰的流失和微软在消费级市场号召力的软弱,都是需要直接面对的。这些问题,是否微软已经想明白了呢?
北京12330维权援助工作
维权援助工作是北京12330的核心工作之一。北京12330以智力援助为主要方式,分为一般咨询援助和为重大、疑难、突发知识产权事项提供专家论证、鉴定等专项援助。2010年启动以来,提供一般维权援助千余件;以专家论证、委托鉴定、跨区域协办等形式实施专项援助十余件;为委托调解办理三十余件。
接收范围:
(一)解答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法规、申请授权程序、法律状态、纠纷处理和诉讼等咨询;
(二)依当事人申请,对具有较大影响的、难以解决的知识产权事项或案件组织提供侵权判定、赔偿数额估算的参考意见;
(三)依当事人申请,对符合规定的重大、疑难知识产权事项或案件组织研讨、提供知识产权分析论证以及知识产权预警服务;
(四)依当事人申请,对重大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提供相应的应急救助服务。
接收条件:
(一)维权援助申请需有明确的对象及具体的事实;
(二)维权援助申请需符合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的基本政策;
(三)维权援助申请人应提供本人的真实情况。
维权援助已经向其他机构提出申请的,不予接收;维权援助中心转交的符合接收条件的,应当接收。(文章来源:由北京12330提供)
工作流程:
文章来源:北京家居行业协会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北京家居行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