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9 13:01
纸船牛排的缔造者:彼得家厨房背后的创业传奇
文章来源:餐饮查
一个网红品牌的崛起往往源于其独特的创新模式,纸船牛排正是如此。这一创意产品曾风靡市场,被冠以“网红爆品”之名,并引发众多模仿者。而它的起点,正是K11商场内的彼得家厨房。
一个网红品牌的崛起往往源于其独特的创新模式,纸船牛排正是如此。这一创意产品曾风靡市场,被冠以“网红爆品”之名,并引发众多模仿者。而它的起点,正是K11商场内一家别具一格的“肉铺”——彼得家厨房。此次我们走访了彼得家厨房所属的斗品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并专访了集团品牌总经理汤城先生,深入了解这一创新模式背后的发展历程。

不只是餐厅,更是具备完整销售通路的供应链源头
“斗牛士是台湾拥有三十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品牌,进入大陆市场后,依托斗品膳中央工厂,构建起一个横向整合的销售体系。”汤总介绍道,目前集团旗下已拥有十余家公司。“这些公司业务涵盖进口贸易、餐饮运营、工程支持、物料采购与分销等多个板块。”
三十多年来,企业不断壮大,业务持续拓展,但始终围绕一个核心——牛肉。无论是在台湾运营的斗牛士等8至9个品牌,还是在大陆市场的各项业务,均以牛肉为核心展开。1999年斗牛士进军大陆,2002年自建工厂。经过15年的发展,最初仅200多平方米的小厨房,如今已成长为占地超20000平方米的示范级中央工厂。
与多数企业不同,斗品膳集团实现了从生产到销售的闭环:既是食品生产企业,又拥有自营餐厅作为终端销售渠道。彼得家厨房正是该工厂的重要客户之一。汤总指出,这种“自产自销+直营终端”的模式在市场上较为罕见,也从根本上保障了产品的品质稳定。

连续13个月营业额环比增长,验证创新模式的有效性
任何创新都需要市场的检验,彼得家厨房也不例外。其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依靠两项关键创新逐步赢得消费者认可。“在肉铺提供现场试吃”,是彼得家厨房转型前的首次大胆尝试。汤总坦言自己性格激进,作为品牌负责人,他坚信好产品必须主动触达消费者。“我们的牛排主要采用澳洲进口的冷藏冰鲜牛肉,品质远超市面上常见的冷冻肉,且性价比突出。既然要主动出击,就必须进驻商场和购物中心,让消费者亲眼看到、亲口尝到。”
在他看来,选购牛肉如同挑选香水——不试怎知是否合适?“传统肉铺是静态展示,靠店员口头描述产地和饲养环境,顾客只能靠想象。就像香水,若不试用,怎能判断瓶中液体是否契合自己?我们对牛肉也持同样理念,因此坚持提供试吃。”
尽管如此,彼得家厨房首家门店开业首月业绩依然低迷。汤总坦承:“第一个月营业额仅4.7万元,按客单价100元计算,接待了约470位顾客,日均不到15人,每小时仅1位客人,可谓门可罗雀。”但试吃策略迅速见效,尝过的顾客纷纷回头,第二个月营业额跃升至15万元,并在此后连续13个月实现环比增长。
试吃的成功催生了第二项创新:打破传统西餐框架,推出“现煎纸船牛排”。汤总表示,为强化消费者对牛肉品质的记忆,团队在营销、空间设计、用餐形式等多维度进行差异化尝试。“我们舍弃了西餐厅的奢华装潢与精致餐具,当顾客花百元买到的牛排被盛放在一个朴素纸船中时,所有期待都会聚焦于那块肉本身——而这正是我们希望他们记住的核心。”纸船牛排在流程设计、道具选择、灯光布置、包装材质等方面均经过精心打磨,其市场反响及后续大量模仿者的出现,充分印证了这一整合创新模式的成功。

双品牌协同布局,构建完整商业生态
尽管纸船牛排与冰鲜牛肉为彼得家厨房赢得了市场口碑,但深耕行业多年的汤总对竞争格局有着清醒认知。“品类单一意味着抗风险能力弱,一旦走红便易被模仿,因此企业必须持续创新。”目前,集团正通过“彼得家厨房”与“彼得家牧场”双品牌战略拓展市场。
彼得家厨房定位高端,选址集中于核心商圈。截至2017年10月,仅在上海就已积累超10万会员。汤总强调,门店从不参与折扣促销,而是将专属权益回馈给会员——这群居住在都市、懂肉且注重品质的消费者。相较之下,彼得家牧场风格更轻松灵活,目标客群覆盖年轻人、学生及二三线城市消费者。“若彼得家厨房面向都市白领与家庭,彼得家牧场则用于在商圈中与同类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汤总解释道。
在运营模式上,汤总透露,彼得家厨房现阶段坚持100%直营,而彼得家牧场则部分开放加盟。未来拓展方面,2018年仍以华东地区,尤其是上海为重点。同时,为弥补彼得家厨房在大型购物中心适配性不足的问题,公司计划推出全新子品牌。然而,加盟扩张也带来挑战:如何确保加盟店品质、避免内部竞争、统一服务标准,将是管理层必须审慎应对的课题。彼得家厨房虽具备开放加盟的基础,但其加盟策略的推进节奏,仍有待观察。
文章来源:餐饮查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餐饮查,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