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1 10:04
人均500元的宫廷宴席,悄然席卷小城餐桌
文章来源:红餐网
宫廷宴席正加速向低线城市渗透。
宫廷宴席正加速向低线城市渗透。

“您金安”“秋日吉祥。”
刚踏入店门,便有身着古装的“侍卫”与“宫女”躬身行礼;落座后,专人奉茶、引导净手、点燃香炉,还未缓过神,悠扬乐声已起,宾客在一幕幕古风舞剧中品味佳肴。
这并非影视剧拍摄现场,而是一场精心打造的“宫廷宴”体验。
为赴此宴,有人提前一个月守候小程序抢订席位;有人驱车数百公里,再花费数百元租借汉服、做造型,只为拍出几组“穿越感”十足的打卡照。
在北京、上海,“进宫用膳”早已成为热门潮流。宫宴、蜀宴赋等品牌常年预约爆满,即便是工作日午市的黄金座位也需提前锁定,节假日更是“一席难求”,甚至催生了加价100至200元的黄牛代订服务。
红餐网观察到,如今这类高沉浸感的宫廷主题餐饮正悄然“下沉”,在新一线、二线乃至三四线城市的街头巷尾,类似门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宫廷宴的风潮,已吹遍全国
2019年,北京宫宴以“宫廷食礼文化+沉浸式体验”切入市场,开创“新宫廷菜”概念,为后续入局者提供了范本。

△图片来源:宫宴官方公众号
事实上,自开业起,北京宫宴便突破传统餐饮边界,将用餐转化为一场深度文化沉浸之旅。其核心在于:顾客不仅是观众,更是演出的一部分——身着古装、依礼而食,全程参与其中。
据公开信息,北京宫宴大厅设108席,定价498元/位,通过场景布置、菜品设计与表演编排,还原古代帝王宴请群臣的盛况。其菜单以周代“燕享食礼”为蓝本,包含约14道菜肴,每道均引经据典,并与特定节目呼应,精准满足消费者对文化认同的深层诉求。
同时,从迎宾到离场的全流程仪式感、百余套可选古装及专业妆造服务,则有效回应了当代消费者对情绪价值的强烈需求,营造出高度沉浸的用餐氛围。
运营四年后,宫宴在上海开设第二家门店,去年又进驻杭州,且规模持续扩大:上海店可容纳160人,配备160台投影仪打造全景沉浸空间;杭州店单场接待量达280人。

△杭州宫宴,图片来源:宫宴官方公众号
目前,宫宴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累计讨论量已达千万级。创始人行斌在2024年第四届中国餐饮品牌节上透露,其复购率高达40%,印证了文化餐饮的市场潜力与可持续性。
眼下,这股宫廷宴热潮正迅速扩散至全国各地,被众多创业者视为可复制的新赛道。

△图片来源:宫宴官方公众号
宫廷宴的本土化演变
“不用专程飞北上,在家门口也能‘进宫吃饭’了。”
红餐网注意到,社交平台上“XX也有宫廷宴啦!”“坐标XX,打卡宫廷饭!”等话题热度持续攀升。一批融合地方文化元素的宫廷主题餐厅正加速落地,推动这一模式向更广阔市场延伸。
以叙宴为例,继2024年在上海站稳脚跟后,迅速在杭州、合肥、台州连开三家分店,并启动加盟扩张;武皇盛宴则在洛阳连开三店后进军西安,于今年10月在大唐不夜城开出新店。
消费者热情高涨。据中国饭店协会数据,武皇盛宴每日两场演出上座率达96%,节假日还需加开场次,营收逐月攀升。叙宴方面亦表示,年初开业的台州门店表现超预期,“春节期间几乎场场满座,上座率位居全国门店首位。”

△图片来源:武皇盛宴官方公众号
然而,受地域文化与消费习惯差异影响,各品牌在落地策略上也呈现出明显分化。
越是深入低线市场,定价越趋亲民,菜品与表演内容也更强调本地化融合。
例如,位于杭州西湖区的宫宴门店虽维持498元/位的定价,但内容聚焦宋代宫廷御膳礼仪,以舞剧《苏东坡》串联其与杭州的历史渊源,强化在地情感连接。
又如蜀宴赋,首店落户成都,同样定价498元/位,主打“全景沉浸式礼乐文化餐秀”,并随季节更新主题。其9月推出的“金风玉露宴”,围绕川菜二十四味展开,如“藤椒味”“麻辣味”等,结合时令食材呈现地道川味,拉近与本地食客的距离。

△蜀宴赋“怪味牛小排”,图片来源:蜀宴赋官方公众号
部分品牌则通过更具性价比的定价贴近本地消费水平。
青岛的兰齐宴赋定价298元/位,场地与布景相应简化。菜品推出“大唐庵罗果奶”“东坡肉烧鲍鱼”等融合古典意象与地方风味的创新菜式;表演则融入“火牛阵”“胶东王”等与青岛历史紧密相关的典故,增强观众代入感。

△图片来源:兰齐宴赋官方公众号
此外,一些品牌通过改造既有空间、邀请本地非遗传承人驻场或嵌入地方戏曲片段等方式,进一步控制成本,使价格更具竞争力。
然而,随着入局者增多,“宫廷饭”在下沉过程中也面临严峻挑战——品质良莠不齐、文化表达水土不服,已成为行业亟待跨越的障碍。
高价体验“下沉”遇阻,水土不服显现
随着门店数量激增,消费者负面反馈逐渐浮现,“下沉版”宫廷宴的高价体验正遭遇现实考验。
尽管部分品牌将价格下调至298元/位,但在本地市场横向对比下仍属高端消费。商家对“价值感”的理解与消费者对“性价比”的期待存在明显错位,构成第一重困境。
“太失望了!之前去过成都和苏州的宫廷宴,再看本地这家,差距不是一点半点。环境差、舞台几乎没有,空间太小根本撑不起演出,菜品也平平无奇,还拉朋友一起来踩雷,太不值了。”
一位花费329元体验后给出差评的网友如此吐槽,类似声音并不鲜见。
宫廷宴本质是高门槛的体验型消费,对菜品、表演、服务等环节均有严苛要求。任一环节缩水,都会导致整体体验崩塌,“高价低质”成为集中投诉点。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尤其在文化表达层面,部分门店显得力不从心。
“最期待的表演环节却让人一头雾水。”“作为古风爱好者,演出本身不错,但男演员发髻松散、妆容粗糙,严重出戏。”“表演只能说勉强合格,缺乏灵气,像上班应付差事。”
这些评价直指门店在舞美设计、演员培训、文化讲解等方面的专业缺失,导致沉浸感难以成立。
复购率低迷,也成为宫廷宴难以在非一线城市扎根的普遍难题。
在北京、上海等高消费力或旅游热点城市,品牌可通过季节主题更新、商务宴请及游客打卡维持复购;但在依赖本地客源的区域,若内容更新缓慢、缺乏复购激励机制,门店往往在新鲜感消退后迅速遇冷。而前期高昂投入(如场景搭建、菜品研发)与持续高企的运营成本(如专业表演团队、密集服务人力),又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迫使部分商家降低标准或陷入价格战,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结 语
宫廷宴的“下沉”,实则是对文化餐饮真实生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从一线城市的礼乐盛宴,到各地因地制宜的特色演绎,它证明了高品质文化体验并非仅属于高线城市,消费者愿意为真正有内涵的情绪价值买单。
当前,这场关于文化、体验与商业平衡的探索仍在继续。但方向已然清晰:唯有真正洞察本地需求、深耕产品品质的品牌,才能穿越风口,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未来,谁能精准把握“在地化”与“品质感”的微妙平衡,谁就能在这场文化餐饮的竞逐中赢得一席之地。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钱俊;编辑:方圆。本文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文章来源:红餐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红餐网,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上一篇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