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1 19:03
东北老板靠平价自助披萨,打造近400家门店的餐饮黑马!
文章来源:红餐网
一位来自东北的餐饮创业者,凭借高性价比的自助披萨模式,成功在全国布局近400家门店。
一位来自东北的餐饮创业者,凭借高性价比的自助披萨模式,成功在全国布局近400家门店。

近年来,平价自助餐饮迅速走红,自助小火锅、自助烤肉等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市场表现分化明显:一些品牌热度难以维持一年便开始下滑,更有创业者开店仅15天就无奈关张……在行业洗牌加速的背景下,老牌自助披萨品牌比格比萨(以下简称“比格”)却逆势上扬,持续扩张。
截至目前,比格门店总数已接近400家,2025年新开门店约170家,预计全年销售额将达到2024年的164%。在多数同行收缩战线、谨慎拓店的大环境下,比格的增长速度堪称迅猛。其背后的成功逻辑是什么?
年轻人争相打卡,比格比萨成自助餐饮新宠
有人称比格为披萨界的“现象级品牌”,即便面对必胜客、达美乐等国际连锁也毫不逊色。
还有一批忠实顾客自称为“比门信徒”,将比格当作日常用餐的首选场所。
事实上,自创立之初,比格就坚持“高性价比”路线,这正是赢得大量忠实用户的核心原因。
2002年7月,比格首店在北京西直门外大街动物园东侧开业。彼时,西式快餐对普通消费者而言仍属“轻奢消费”,人均百元以上的披萨餐多用于节日或聚会场合。
在此背景下,比格推出39元不限量自助披萨——涵盖披萨、意面、小吃与饮品,价格仅为国际品牌的三分之一,却提供了更丰富多元的用餐体验。
这一策略精准击中了学生和年轻白领等消费群体的需求,迅速打开市场,并在披萨赛道中走出了一条差异化路径。

随后,比格开启加盟模式,门店数量快速增长。2012年,门店突破百家。但此后三年,发展陷入停滞,规模长期徘徊在百余家。
为打破僵局,创始人赵志强带队赴海外考察,并启动全面品牌升级:聚焦“榴莲披萨”打造爆款,强化产品记忆点;同时优化SKU结构、加快新品上线节奏,持续激发顾客尝鲜兴趣与复购意愿。
改革成效显著,品牌势能回升,门店扩张再次提速。
二十多年来,比格在北京餐饮市场稳扎稳打,开出近百店,被消费者亲切称为“披萨食堂”“平价自助顶流”。近两年,品牌加速南下,所到城市频频出现“一桌难求”的盛况。
今年6月,广州首家比格门店开业即爆火。有顾客透露,开业当天早上8点线上取号,5分钟内已有50多桌排队;还有人工作日中午到店,需等待近一小时才能入座。
值得一提的是,比格年初设定的全年新增120家门店目标已提前达成,扩张步伐远超预期。即便在2026年行业普遍趋于保守的形势下,其开店节奏仍在加快。
从“卖原料”转向“卖产品”,重塑自助餐价值体系
近年来,“按人头收费、无限畅吃”的自助模式风靡全国,覆盖烤肉、火锅、日料、甜品等多个品类。

据红餐大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自助餐市场规模达1290亿元,同比增长7.5%。截至2025年5月,全国自助餐门店总数达6.6万家,较去年同期净增超1万家。
大量新品牌涌入加剧竞争,不少商家为抢客流不惜亏本引流,39.9元、49.9元一位的低价自助遍地开花。在这轮混战中,部分品牌昙花一现,也有老牌自助餐厅因承压过大黯然退场。
而比格则成为一股清流:客单价虽较20多年前翻倍,却在多轮行业洗牌中稳步前行,展现出“长期主义”的经营韧性。
比格究竟有哪些独特打法?
首先,精简SKU,重构自助模式。
比格的差异化优势,在于重新定义了“自助”本质。
创始人赵志强认为,国内90%的自助餐本质上是“卖原料”——无论是海鲜、烧烤还是小火锅,大多只是简单加工后上桌。顾客关注的是“量”而非“质”,缺乏品牌粘性,极易陷入价格战泥潭。
比格选择另一条路:专注打造顾客真正喜爱的产品,而非堆砌食材。
2015年起,比格全面优化门店模型:面积由350-400平方米压缩至300平方米以内;SKU从数百项精简至138项,并沿用至今。

此举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同时提升后厨效率、食材周转率及出品稳定性。
有人担心:SKU减少是否会让顾客觉得“不值”?
比格的答案是:让顾客决定卖什么。每一款产品都经过真实用户筛选,确保高复购率与受欢迎度。
每季度,研发团队推出约40款新品,邀请200位核心粉丝试吃评分,选出得分最高的10款进入下一轮测试。
第二轮测试在“超级福利体验店”进行,通过真实销量与顾客反馈实行“末位淘汰”,每两个月完成一次产品迭代。
这套“用户共创+数据驱动”的机制,既控制试错成本,又保持产品新鲜感与适口性,有效提升用户粘性,使品牌无需依赖低价也能实现高频复购。

其次,以时间换空间,激活淡季客流。
比格门店多位于商场,面临典型的“峰谷客流”问题:周末火爆,工作日冷清。
为此,赵志强提出“以时间换空间”策略,通过错峰定价与人群细分,将低效时段转化为增长机会。
例如,在周一至周五、周末上午11点前或晚上8点后等低峰期,将原价79.99元/位微调至75.99元,既不影响整体定价体系,又能引导错峰消费,提升翻台率与用餐体验。
同时,设置固定“主题日”:周一为“老人日”(65岁以上49.99元),周二“男士日”、周三“女士日”均为69.99元;教师节、护士节等职业节日推出专属优惠。
此外,情人节推情侣套餐,开学季重点面向学生群体:中小学生工作日享69.99元/位;大学生享专属价(法定节假日除外);“深夜食堂”时段大学生仅需49.99元;大一新生还可享66.99元迎新特惠。
据悉,比格全年策划超30个营销节点,覆盖重要社会与情感场景。
不同于简单降价,这种策略通过专属权益与情绪价值吸引顾客,不仅提升营业额,更增强品牌好感度,带来更具粘性的复购行为,且几乎不牺牲利润。

第三,突破堂食限制,轻资产拓展外卖与自提业务。
传统自助高度依赖堂食,抗风险能力弱。比格则在坚守核心体验基础上,探索第二增长曲线。
2017年推出的Mini披萨(19.9元/个),解决了传统披萨不便外带的问题,契合都市年轻人“一人食”需求。上线8天,北京门店日销超千单,迅速成为爆款。
这不仅是产品创新,更是消费场景的重构:顾客可“带走吃”“随时吃”,不再局限于堂食。
更重要的是,自提与外卖依托现有门店资源运营,边际成本极低,显著提升单店盈利能力。目前,自提与外卖分别占整体业务的1%和7%。
创始人亲自当“客服”,用IP力量驱动管理升级
成立23年来,比格历经多轮市场周期考验。在近年餐饮整体承压、众多品牌收缩之际,比格却实现逆势增长。除运营优势外,更深层原因在于创始人赵志强的躬身入局。
他始终活跃在一线,亲自了解顾客反馈与门店实况,并据此快速决策调整。
2003年“非典”期间,客流锐减、员工流失,赵志强带领管理层在店门口发传单招揽顾客,艰难渡过危机。
2023年,他注意到抖音上大量用户自发分享“打卡比格”视频,意识到用户表达欲是宝贵传播资源。
于是,从2023年6月起,他坚持每日更新抖音内容,至今发布超3700条视频,积累18.8万粉丝,总播放量突破3亿。

△图片来源:比格比萨创始人赵志强抖音截图
他的账号不带货、不直播卖券、不接广告,更像是一个“创始人日记”。
早期内容多为个人生活记录,后来逐渐转向门店日常:新品试吃、行业思考、趋势解读,以及巡店实录与员工交流场景。
甚至,他会将巡店发现的问题直接拍成视频公开曝光。这种“自曝家丑”的做法,反而赢得了消费者信任。
一次在青岛融创茂老店巡检时,他发现服务、卫生、出品存在明显短板,当场拍摄上传。该视频播放量超2000万,评论区迅速涌入大量顾客反馈:“我在北京也遇到过类似情况”“我们店服务员态度也不好”……
赵志强从不推诿,总是第一时间回应:“我马上查”“立刻整改”。
久而久之,他成了粉丝口中的“客服小赵”,持续倾听用户声音。
他在社交平台毫无“老板架子”,几乎每条留言都认真回复。当顾客建议“上XX口味”时,他常回:“这个建议不错!”“我试试!”
令人惊喜的是,不少“网友许愿款”不久后真的出现在新品测试名单中。
如今,他的抖音评论区已成为高效的“用户反馈直通车”。过去需层层上报的问题,现在通过一条视频即可“秒级直达”,助力经营快速优化。
这种透明机制也倒逼管理团队持续改进——任何细节都可能被曝光,唯有做好服务才能经得起镜头检验。区域负责人、督导及总部团队实时关注留言,许多问题在赵志强介入前已被处理完毕。
据悉,那家曾被点名的青岛融创茂店,整改后月销售额从五六十万元迅速回升至百万元以上,实现口碑与业绩双修复。
对外,赵志强真实、坦诚、负责任的形象,极大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如今他巡店时,常有顾客主动打招呼。许多人坦言,正是被他的真诚打动,才一次次走进比格门店。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周沫;编辑:王秀清;本文配图由比格比萨提供,红餐网经授权使用;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文章来源:红餐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红餐网,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上一篇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