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7 10:01
动辄百万投入,餐饮品牌为何扎堆联名游戏IP?
文章来源:红餐网
餐饮品牌纷纷牵手游戏IP,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
餐饮品牌频频联手游戏IP,这门生意到底图什么?

与游戏IP联名,正逐渐取代传统营销手段,为餐饮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流量爆发。
今年10月,瑞幸咖啡携手《王者荣耀》推出联名活动,反响空前:上线仅三天,5款联名饮品销量突破1000万杯,其中超大杯售出超490万杯。
回溯至今年4月,古茗与《崩坏:星穹铁道》的联名同样引发抢购热潮,官方小程序因瞬时访问量激增一度宕机。
与此同时,餐饮与游戏IP的合作也呈现出新的演进方向。
一方面,游戏IP正成为餐饮品牌联名合作中的高频选项。
据公众号“角研社”统计,2025年上半年已有70款游戏与多个品类品牌展开联名合作。其中,新茶饮代表如瑞幸咖啡、奈雪的茶、古茗频繁亮相,连锁餐饮品牌如肯德基、海底捞、达美乐等也积极参与其中。
更显著的趋势是,联名形式日趋“内卷”。合作已从早期简单的包装贴标,升级为深度内容融合——包括游戏内道具、皮肤、地图甚至剧情植入,以及线下主题门店、限定套餐、专属周边等多元体验。
然而,当流量热潮退去,业内开始反思:这场看似风光的联名盛宴,是否只是“赔本赚吆喝”?动辄百万的投入,真的物有所值吗?
联名背后的成本账
业内普遍估算,与头部游戏IP联名的成本通常在百万元级别,具体金额则受联动规模、IP热度及合作周期等因素影响而浮动较大。
目前市场上有多家代理机构专门承接此类合作。调研显示,餐饮品牌与游戏IP的联名定价主要依据合作深度与IP影响力。
例如,与中腰部游戏IP进行轻度或中度联动,费用可能在数万元至数十万元之间;若要与顶级游戏IP开展深度合作,预算往往需150万至300万元,甚至更高。
高投入也意味着更丰富的玩法,如定制游戏剧情、专属活动策划、角色皮肤植入等高阶内容。
高昂的联名支出,在部分品牌的财报中亦有体现。
古茗在其招股书中披露,2024年广告及宣传费用同比激增超7000万元,并明确指出增长主因系IP联名活动,特别提及“与《恋与深空》的合作”作为典型案例。

△图片来源:古茗官网招股文件
如此巨额投入后,餐企能否实现盈亏平衡?
多数代理机构并不提供直接的ROI数据,而是强调:“IP联名的核心价值在于长期品牌资产积累,而非短期销售回本。”
换言之,若仅从财务角度核算,部分联名活动可能难以覆盖成本。
不过,也有游戏行业人士透露,实际合作模式灵活多样,并非所有联名都依赖高额授权费。除一次性付费外,还存在资源置换、按销售分成等合作方式。关键在于双方能否实现资源互补与品牌协同。
另有观点认为,一次成功的IP联名,其商业回报应远超授权成本,至少实现数十倍的价值放大。
因此,要理解餐饮品牌为何热衷游戏IP联名,还需跳出单纯的“账单”视角。
餐饮品牌为何执着于游戏IP?
即便面临亏损风险,餐饮企业仍争相入局,背后实则蕴含多重战略意图。
首先是精准触达年轻用户。据《2025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国内游戏用户规模已达6.79亿,同比增长0.72%,创历史新高;上半年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680亿元,同比增长14.08%。
庞大的用户基数与强劲的消费能力,使游戏成为连接年轻人的重要场景。对餐饮品牌而言,借力游戏IP,等于直接切入Z世代的核心生活圈层。
其次是提升品牌声量与社交传播力。
当前餐饮产品同质化严重,仅靠产品创新难以持续制造话题。而优质IP自带流量属性,联名一经发布,常能激发粉丝自发创作、分享,形成破圈效应。你或许不会为一顿普通餐食发朋友圈,但很可能因获得限量联名周边而主动晒图。

△图片来源:《蛋仔派对》官方微博
当下消费者愈发重视“情绪价值”。无论是海底捞的服务体验,还是“漂亮饭”“宫廷风”等视觉营销,本质都是通过情感共鸣增强用户黏性。
而游戏IP联名天然具备情感连接优势——用户面对的是熟悉的角色与世界观,品牌由此构建的情感纽带更为自然且深刻。
相较之下,明星代言存在人设风险且受众不精准,传统广告则缺乏互动性与记忆点。游戏IP联名在精准度与性价比上更具优势。

△必胜客与《光遇》的联名活动,图片来源:必胜客官方微博
此外,当竞品纷纷通过联名提升用户体验,若品牌缺席这一赛道,很容易在声量竞争中被边缘化。
联名成功,钱不是唯一筹码
餐饮与游戏IP联名的成败,早已不能仅以短期盈利衡量。
尽管经济效益未必立竿见影,但其在用户拉新、品牌认知强化及长期留存方面的潜力巨大,这正是众多品牌甘愿承担高成本与不确定性的根本原因。
复盘近年成功的联名案例,可发现几个共通要素。
首要原则是“门当户对”——游戏IP的用户画像必须与品牌目标客群高度契合。盲目追逐顶流IP,不如选择匹配度更高的中腰部IP,后者往往能带来更高效的转化与留存。
其次,供应链保障至关重要。不少联名翻车源于备货不足、周边品控差或新品口味不佳,这些本可在前期测试中规避的问题,却常因筹备仓促而被忽视。
再者,联名策划需兼具“懂餐饮”与“懂游戏”的双重能力。用户已对简单贴标式合作产生审美疲劳,在密集的联名潮中,仅靠一款皮肤或道具难以留下印象。
在线下场景,除了限定餐品与周边,快闪店设计、社交打卡机制、互动玩法等,已成为联名方案不可或缺的部分。

△麦当劳与《黑神话:悟空》开启联动,图片来源:麦当劳官方微博
结 语
餐饮与游戏IP联名虽具引爆流量的潜力,但成功落地离不开精准匹配、可靠供应链与细腻的体验设计,三者缺一不可。
从长远看,引入流量只是起点,如何将短暂关注转化为品牌忠诚,真正留住因联名而来的新客,才是餐饮企业需要持续深耕的课题。
毕竟,我们期待的是“路人转粉”,而非满屏吐槽:“下次别联了,真难吃。”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钱俊;编辑:洪君;本文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文章来源:红餐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红餐网,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