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9 10:01
银发族撑起的网红老茶馆:一杯茶坐一天,烟火气里的新消费
文章来源:红餐网
老茶馆在全国多地走红,看似是网红打卡地,实则由中老年群体撑起日常客流与消费。
老茶馆在全国多地兴起,真正支撑其日常运营的主力,竟是中老年人?

“点上一杯茶,能待一整天。”
斑驳的旧厂房、嗡嗡作响的老式吊扇、墙上“努力向前”的红色标语,还有略显褪色的历史墙画——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如今不少老茶馆的独特氛围。三五好友围坐一桌,几杯清茶、几碟小点,谈天说地,悠然自得。
这并非怀旧影视剧的场景,而是当下许多城市老茶馆的真实写照。
2024年9月,长沙东茅街茶馆一经开业便迅速走红,成为现象级文化空间。一年过去,长沙陆续涌现出马王堆老茶馆、初恋茶馆、曙光茶厂及湖南米粉博览馆等同类业态。
不止长沙,成都的大旗茶馆、南昌的民德路茶馆、东莞的老茶馆……也纷纷成为本地热门场所。
这些爆火的老茶馆呈现出鲜明的“反差感”:数千平方米的大空间,却只卖6元一杯的茶;顾客一坐就是一整天,翻台率不高,但全天客流不断;社交平台上频频刷屏,吸引大量年轻人打卡,而日常消费主力却是本地中老年人。
单日接待超千桌,老茶馆成城市新地标
“日均排队超千桌,客流破万”已不再是夸张说法,而是多地老茶馆的常态。
长沙东茅街茶馆作为最早出圈的代表,热度持续不减。
清晨刚开门,周边居民便陆续前来饮早茶,下棋聊天的老人占据大半座位;到了午后和晚间,年轻人和游客又接踵而至,整日人声鼎沸。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夏季,东茅街茶馆单日最高接待量达1.5万人次,平均每日接待超3000人次。相关话题在抖音平台播放量已接近三千万。

△图片来源:东茅街茶馆官方公众号
今年以来,长沙新增多家高人气老茶馆,如马王堆老茶馆、初恋茶馆、曙光茶厂及湖南米粉博览馆等,均稳居区域人气与打卡榜单前列。
开业仅一个月的初恋茶馆,在国庆黄金周期间单日排号超千桌,日均排号达855桌。
初恋茶馆负责人彭帅向红餐网透露,国庆期间为客流小高峰,目前日均接待约500桌。
曙光茶厂拥有150张茶桌,中秋国庆假期累计接待超10万人次,几乎天天满座。
在成都、重庆、东莞、南昌等地,同样涌现出一批高热度老茶馆。
据人民网报道,10月初开业的成都大旗茶馆,客流量从日均500人迅速攀升至上千人,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图片来源:大旗茶馆官方小红书账号
南昌民德路老茶馆开业首日接待超7000人次,目前日均接待约5000人,已成为当地文化消费新热点;东莞老茶馆开业一个月,日均接待超千人。
此外,成都的金琴老茶馆、锦官驿老茶馆、清水河老茶馆,重庆的地下之城·防空洞老茶馆、长乐茶馆,贵阳的熙苑·那里老茶铺等,虽多为近一年内新开业,但人气高涨,既服务本地居民日常休闲,也吸引大量游客与探店博主前来体验。
千平大店,6元一杯茶的生意逻辑
老茶馆的走红背后,隐藏着多个“反常规”的经营策略。
一边是动辄几千平方米的大空间,一边是6元一杯的亲民茶价;主打高性价比路线,却不追求高翻台率,反而鼓励顾客长时间停留。
例如,东茅街茶馆、马王堆老茶馆、大旗茶馆等面积均在5000平方米左右,而初恋茶馆、东莞老茶馆等稍小,也有1000至1500平方米。
按传统餐饮逻辑,大面积意味着高租金与高成本,通常需通过高价或高周转来平衡。但老茶馆却另辟蹊径。
选址上,它们普遍避开核心商圈,利用既有建筑改造以控制成本。东茅街茶馆由废弃工厂礼堂改建,位于黄兴路步行街旁的深巷;南昌民德路茶馆由市政府礼堂改造;初恋茶馆源自1979年的供销社;大旗茶馆则脱胎于成都漆器工艺厂……
彭帅介绍,初恋茶馆从7月动工到9月底营业,仅用两个月完成场景改造,总投资约200万元。
同时,这些茶馆在保持低价基础上,通过丰富品类与全时段运营,覆盖一日三餐,吸引多元客群。
东茅街茶馆采用长沙人熟悉的“258麻将定价”:2元葱油粑粑、5元花生瓜子、8元红茶绿茶,并提供粉面、包子、茶点等,人均20多元即可消磨一整天。

△图片来源:东茅街茶馆大众点评店铺
大旗茶馆实行分时段定价:上午10点前5元/杯茶,之后10元/杯,搭配8元豆花、11元担担面,人均消费约20余元。
东莞老茶馆则采用“1369”定价体系:1元豆浆、3元包子油条、6元茶饮与排骨肉丸、9元烧麦炖汤。“1369”在广东寓意吉祥,创始人林维蒂表示,茶馆旨在打造无压力的社交空间,盈利靠薄利多销与全天候运营。
随着季节变化,产品也在更新。“比如冬天会增加煲仔饭等晚餐选项。”林维蒂补充道。

△图片来源:东莞老茶馆大众点评店铺
值得一提的是,文创与零售也成为老茶馆的重要收入来源。
东茅街茶馆创始人简名曾表示,线下空间重在营造体验与品牌认知,真正的营收增长点在于茶礼、文具、地方小吃等衍生品。
资深消费投资人黄海指出,这类茶馆追求的不是翻台率,而是“用户停留时长”。只有足够长的停留,才能建立深度情感连接,进而带动伴手礼、文创等二次消费。
彭帅与林维蒂均表示,目前店内文创产品尚处起步阶段,未来将围绕地方文化开发更多零售商品。
网红标签下,银发客群成主力
尽管老茶馆频繁登上社交平台热搜,线下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中老年顾客成为日常消费主力。
在东茅街茶馆、东莞老茶馆,常见三五位老人围坐一桌,一壶茶、几碟点心,闲聊半日;初恋茶馆大厅里,中老年团体结伴而来,对着老照片追忆往昔。

△东莞老茶馆,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大旗茶馆更是七八成顾客为中老年人及家庭群体,竹椅戏台前,拍照打卡的银发人群络绎不绝。
彭帅认为,“老茶馆的核心价值在于情绪共鸣。”初恋茶馆复原了供销社场景,陈列的老物件唤起了集体记忆。
事实上,多数老茶馆依托历史建筑,融合地方志与市井文化。成都大旗茶馆保留原漆器厂格局,辅以竹椅盖碗茶,不定期上演川剧变脸与非遗茶艺;长沙初恋茶馆以80年代农耕为主题,展出600余件村民捐赠的老物件,并安排花鼓戏、手打鼓等表演。

△图片来源:初恋茶馆
对中老年人而言,老茶馆不仅是饮茶之地,更是承载记忆与社交需求的情感空间。
他们时间充裕,全天候营业、价格亲民的老茶馆恰好满足其日常聚会、娱乐的需求。
更关键的是,这批稳定客流构成了茶馆“烟火气”的底色。这种真实的生活气息经由社交平台传播,进一步吸引年轻人与游客前来打卡。
如东莞老茶馆、东茅街茶馆,上午以中老年为主,午后至夜间则逐渐被年轻面孔填满。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李金枝;编辑:方圆。
文章来源:红餐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红餐网,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