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8 10:17
威马一波“三”折:侵权败诉、联创离职、资金冻结
文章来源:ZAKER新闻
12 月 20 日,对于眼下的沈晖和威马来说,似乎终于迎来了喘息的机会。威马汽车旗下子公司 威马汽车科技(四川)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由此前的 17000 万元增至 52000 万元,增长近三倍。据悉
12 月 20 日,对于眼下的沈晖和威马来说,似乎终于迎来了喘息的机会。

同时,安投集团是绵阳市地方国企和四川省财政厅共同持股的企业,这意味着威马四川公司将被地方国企控制。
在外界看来,国资入股无疑为威马注入了一剂强心剂,试图将威马从 "ICU" 中解救出来。尚未等来转机发生,威马却接二连三被曝出负面新闻。
威马败诉吉利、" 二把手 " 杜立刚离职、千万资金冻结……让威马深陷生与死的边缘。
吉利和威马横跨四年 " 恩怨 "
2018 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 " 侵害商业秘密 " 为由,将威马汽车告上法庭,要求威马赔偿 21 亿元并承担相关诉讼费用。该案在几年中多次审理,近日迎来一审判决。

法院审理后认定,案件中的 "5 个图纸相关信息 " 均属于吉利汽车。根据规定,威马要停止使用用于 EX5 车型上的 5 个汽车零部件图纸,涉及前稳定杆总成、后桥总成安装支架、前悬左下摆臂、前稳定杆左趁套、后桥总成。

根据天眼查了解到,威马汽车共有 70 起专利权权属纠纷,绝大部分均与吉利汽车有关。其中,除一起案件以吉利方主动撤诉结案外,其余案件仍在民事一审阶段。
很大程度上,双方纠缠不清的官司直接拖累了威马于 2020 年科创板上市的道路。
" 二把手 " 杜立刚离职
如果说与吉利的官司是阻碍威马 IPO 的绊脚石,那么威马 " 二把手 " 杜立刚的离开则让 " 上市路 " 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2015 年底,沈晖在上海组建了威马汽车,随后便对杜立刚发出了创业邀请,杜立刚刚加盟时担任威马首席财务官。

杜立刚与沈晖共同组成了威马的 " 左膀右臂 "。外界曾这样评价:" 如果说沈晖是站在威马前台的人物,那么杜立刚就是威马幕后的关键先生 "。
在其任职期间,杜立刚是威马联合创始人兼执行副董事长,主要负责投融资、新业务发展、法律、内控等工作。
因此,在威马初期融资中,他凭借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从 A 轮到 D 轮,威马一共获得了 4 轮 12 次融资,共计获得超过 410 亿元人民币的融资资金。公司股东阵营可谓星光熠熠,腾讯、百度、李嘉诚、何鸿燊家族、红杉等巨头云集。这其中或多或少都有杜立刚的身影。

此外,业内曾一度盛传威马汽车计划通过重组众泰实现借壳上市,而重组众泰的关键公司 " 上海德兆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的法定代表人也曾是杜立刚。
值得一提的是,威马汽车创始团队和核心高管不少来自吉利系。沈晖曾担任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兼副总裁,而目前已离职的两位前威马联合创始人杜立刚和陆斌,曾分别是吉利收购沃尔沃裁判台成员以及吉利销售副总经理。这也是为何威马自创立之初就与吉利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特殊关系。
至于此次杜立刚为何离职,原因暂时不明。
千万资金冻结,威马 "IPO" 前景堪忧
与前面两起风波不同,资金冻结一事则彻底坐实了威马陷入了 " 钱作为有 " 的危机。近日,安吉智行物流有限公司与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非诉保全审查裁定书被公开。文书显示,申请人安吉智行请求法院查封、冻结被申请人威马两家公司价值 7652 万元的财产。
最终法院认为,安吉智行的申请符合法律规定,裁定执行。这也意味着威马的资金断裂并未因新国企增持入股而得到有效缓解。
今年 9 月,威马在发布的招股书上显示,威马在 2019 年 -2021 年已经连续三年亏损,金额分别达到 41.45 亿元、50.84 亿元和 82.06 亿元,累计亏损高达 174 亿元。

在经历了科创板上市失败,杜立刚离职后,威马试图再次依靠 " 借壳 " 上市。早在今年 11 月威马汽车内部召开董事会,主题是关于威马汽车是否要借壳上市,最终以微弱优势通过了借壳 Apollo 出行在香港实现上市。
威马汽车招股书失效后仅过去四天,Apollo 出行就发公告称,拟收购一家从事智能电动车的公司。这似乎又让威马借壳上市的传闻增添了几分真实性。
无论此次是否能够借壳上市,种种迹象表明,留给沈晖和威马的时间,已然不多了。
文章来源:ZAKER新闻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ZAKER新闻,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