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4 22:00
肉联小厂到百亿帝国,金锣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文章来源:秒火食品代理网
每个城市都有一个肉联厂,在河南有双汇,在江苏有雨润,在山东的则是金锣,金锣慢慢从一个肉联小厂到一个百亿帝国,已经连续多年进入全国民营500强企业名单。...
每个城市都有一个肉联厂,在河南有双汇,在江苏有雨润,在山东的则是金锣,金锣慢慢从一个肉联小厂到一个百亿帝国,已经连续多年进入全国民营500强企业名单。58个系统、30000多家门店、2000多家经销商、100多万个销售网点……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肉联小厂,一跃成为营收超百亿的巨鳄。金锣的这一切离不开其背后的老板——周连奎。
1、组队卖猪肉
计划经济时代,卖肉的“权力”一直都是掌握在这些老牌肉联厂手里。随着改革春风的深入,民营经济复苏,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屠宰行业首当其冲。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刚大学毕业的周连奎顺利成为一家乡办食品站的会计,但是在那个“知识至上”的年代,他敏锐洞察到屠宰行业的机会,毅然放弃“铁饭碗”跑去卖猪肉。
稳定的工作持续没有多久,周连奎便召集了7位由屠夫、质检、会计、收购员组成的勇士联盟——“屠宰游击队”,并开启了掘金之路。是年,通过大打市场信息差和交通差的办法,并凭借他们过硬的技术和可靠的信用,这支年轻的队伍竟然靠着卖猪肉净赚30多万元,这极大鼓舞了他们的士气。
至1990年春,周连奎已经积累了几百万元,“屠宰游击队”也在不断扩大,这支队伍在老家开始声名远扬。
2、角逐肉食加工业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创业之初,周连奎凭着敏锐的观察与前瞻性的市场判断,他意识到屠宰行业的潜在消费能力和巨大的市场规模。尤其是国家政策的倾斜,让周连奎意识到自己做的事业是得到国家认可支持的。九十年代初,国内许多肉制品加工企业都不同程度上享受着国家政策性亏损补贴,亏损1000多万的企业仍属于行业佼佼者。
在周连奎的老家有一家乡办肉联厂,恰逢市场疲软连年亏损,连换几任厂长无果。经过多方考察,乡镇领导决定聘请周连奎“下山”出任肉联厂厂长。周连奎明知是烂摊子,但他还是很爽快地答应了领导的请求,结束“游击”生涯,带着资金和人才为家乡做奉献,并正式出任肉联厂厂长,开始以企业化形式,正式角逐中国生猪屠宰及肉食加工制造行业。
由于杀猪成本低,价格有竞争力,市场上的产品开始供不应求,周连奎急于扩大生产能力。1993年,周连奎与河南商丘肉联厂签订协议,并组建山东金锣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金锣集团正式成立,开始上马火腿肠项目,此后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金锣销售网络遍布全国金锣集团的组建为周连奎施展才华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3、与虎狼争食
在火腿肠市场,金锣属于后起之秀,相比于厂房、资金、设备都处于劣势。尤其是90年代中后期,火腿市场萎缩,市场上“价格战”不断。但周连奎信念坚定,认为5年内火腿肠市场必有机会“逆风翻盘”。此后,周连奎通过兼并、联合、租赁等方式,1997年到2003年,周连奎分别在全国多地共建立了12家生产基地。
在此期间,周连奎还将欧美国家地区的“冷鲜肉”带入中国,他意识到这是个前景无限广阔的新产业,于是花重金购置生产冷鲜肉的设备,开启中国的冷鲜肉时代。
为了进一步抢占市场,到了2000年,周连奎更是大胆提出“加钙金锣王”,进一步的将市场细分,实现了品牌差异化。此后又推出“无淀粉火腿肠”和“金锣肉粒多火腿肠”,它们的出现不仅彻底颠覆了以往人们印象中火腿肠的“面棍”形象,还对中国肉制品行业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4、做大金锣
在国内,肉制品行业主要包括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两个环节,而金锣在这两个环节中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实力。目前,金锣已形成年屠宰加工生猪3200万头、肉鸡3亿只、年产冷鲜肉及冻品等肉制品32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国内的生猪屠宰和肉制品生产企业,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近年来,金锣加快培育企业发展新动能,拓展新产业,推动了集团全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新业务方面,金锣于2017年进军调理食材,成为集团的新增长点。生鲜、调味、冻品、调理品……面对二次创业,周连奎曾这样表示:“金锣不存在无项目的情况,猪身上能够开发出300多个产品,我们现在也正在开发除火腿肠以外的许多新的产品。”
直至今天,金锣已经成为一家以肉及肉类深加工、大豆深加工、环保三大产业为主导,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他的发展离不开背后的老板,经过不断的创新研发,成为500强企业。
文章来源:秒火食品代理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秒火食品代理网,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