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4 23:00
咖啡市场内卷不断,众多品牌跨界卖咖啡
文章来源:秒火食品代理网
这两年国内的咖啡品牌和产品不断增多,市场也是相当火爆,喝咖啡好像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很多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在一些圈层中成了一种潮流,许多非行业品牌也纷纷加入咖啡赛道,仿佛宇宙的尽头是卖咖啡。...
这两年国内的咖啡品牌和产品不断增多,市场也是相当火爆,喝咖啡好像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很多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在一些圈层中成了一种潮流,许多非行业品牌也纷纷加入咖啡赛道,仿佛宇宙的尽头是卖咖啡。
2021年7月,知乎旗下“知乎知物”推出三款挂耳咖啡,其官方账号也在知乎专栏中表示“没错,知乎做咖啡了”。2022年4月,李宁申请注册了“宁咖啡NING COFFEE”商标,李宁也官宣表示未来将会在门店内提供咖啡服务,宁咖啡正在启动。
如果说以上企业试水卖咖啡还意在探索企业发展的第二曲线,那么各大高奢品也争相跨界卖咖啡的画风,就显然是营销导向了。
2021年,拉夫劳伦在北京三里屯开设了一家Ralph's Coffee;今年6月,梅森·马吉拉在成都太古里开设了全球咖啡店Maison Margiela Café;如今,又有消息称迪奥在中国内地的Dior café将于10月份在上海前滩太古里开业……
高奢品显然不打算靠卖咖啡来赚钱,如今来看,咖啡已经不仅仅是饮品产品这么简单,也已经成为了一种通用的营销载体,成为品牌营销及用户运营的工具。而在中国咖啡市场不断发展破圈的当下,中国成为了各大品牌开设咖啡店的重要目的地。
咖啡本身不仅具有一定的赛道红利,同时也具有相应的文化属性进行包裹,不会成为拉低品牌调性的产品载体。根据艾媒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达3817亿元,2025年预计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
事实上在中国市场,无论是早期雀巢的速溶咖啡被赋予的小资情调,还是后来星巴克所传达的“第三空间”概念,都让咖啡产品与美式精英文化相互捆绑。品牌们卖咖啡,也能够衬托出品牌调性。
咖啡产品工业化程度更高,无论是原材料、供应链、加工生产,都已经非常成熟,品牌卖咖啡可以直接找到大量成熟的供应商进行合作,而不用在原料、产品研发等层面分散过多注意力。
大多数品牌跨界咖啡的价值当然不在于业务侧和战略侧,而在于打造一个连接品牌与用户的公共空间,成为一种品牌的附加体验和线下体验场景,同时向外界传递其品牌的生活方式理念。
消费需求的升级和市场空间的扩大,让很多企业将咖啡作为第二条发展的产业链,而对于跨界高奢品牌来说,他们不只是为了卖咖啡,更多地是营造一个公共空间来连接用户,加上文化调性的加持,很容易就获得大众关注,中国的咖啡市场对各大企业来说有着持续的吸引力。
文章来源:秒火食品代理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秒火食品代理网,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