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加盟百科 / 平南制药全国总代理导演假药案被通缉

平南制药全国总代理导演假药案被通缉

2024.01.02 14:21

文章来源:全球代理网

摘要:

平南制药全国总代理导演假药案被通缉:广西平南制药厂产量不大的“糖脂宁胶囊”却成为各地报纸、电台广

广西平南制药厂产量不大的“糖脂宁胶囊”却成为各地报纸、电台广告的宠儿,销量骤增成为名副其实的畅销药,直至喀什地区两名患者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个由总代理李冬导演的假药事件才得以浮出水面。


  当记者来到位于广西平南制药厂全国总代理李冬所留销售联系住址探访时,这间位于北京丰台区的房内早已人去楼空。


  曾经的制药厂“大管家”李冬如今已沦为销售“糖脂宁胶囊”假药案在逃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公安部于昨日发出了B级通缉令对他进行抓捕。而他的妹妹、同样为销售假药的嫌疑人李兵则已被警方控制。


  以新疆喀什地区两名患者生命的代价,假“糖脂宁胶囊”案的真相被大白于天下,已无法继续为害患者。


  但这种非法生产、销售的假药竟得以面市并在全国多省“畅通无阻”的严峻事实,对中国药品流通的安全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产量不大”的畅销药


  “李冬是我们的全国总代理,销售的事情都是他来管。”广西平南制药厂办公室工作人员在2月2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这个曾经的“大管家”,如今给广西平南制药厂蒙上了一层无法抹去的阴影。


  2005年1月份,代表着唯一一种用匙羹藤液中提取的匙羹素GA入药的“糖脂宁胶囊”,在广西平南制药厂正式投产。


  “因为是一种新药,大家都还不知道,所以每年生产的量不大,去年生产了8批,是最多的一年。”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但是这个“生产量不大”的“糖脂宁胶囊”,却频频出现在各报刊、电视、广播之中。


  在2008年7月份,四川药监局发布的违法药品广告名单中,就指出“广西平南制药厂”生产的“东阳牌糖脂宁胶囊”,在巴中电视台3台播放,“未经审批、虚假宣传”。


  “有很多患者都是看到某个地方能看这个病,然后专门去买这个药,甚至邮购。”新疆药监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对本报表示。


  他同时表示,药品的广告如果在电视上播出的话需要审批,不过他们没有拿到过这样的批件。


  但这些明显的问题却并未阻止糖脂宁胶囊广告的四处蔓延。


  据《第一财经日报》了解,2月2日,辽宁省朝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朝阳市双塔区新华大药房、糖脂宁胶囊朝阳办事处查封的糖脂宁胶囊中,批号为081101的、检出处方外成分格列苯脲的假药“糖脂宁胶囊”数量为514瓶、超过其他三批“糖脂宁胶囊”的数量之和。


  国家药监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对记者表示,“格列苯脲”别名“优降糖”,本身也是一种降糖药,降糖快而持久,但是它的使用有严格的限量,最高一天不能超过15毫克,大剂量服用“格列苯脲”会出现低血糖甚至危及生命。而假“糖脂宁胶囊”假药所含格列本脲的量高低不同,最高达12.3mg/粒。


  而在李冬的糖脂宁胶囊网站上,产品手册封二上明确指出,每次2~3粒,每天3次。正是这样的量,导致了新疆地区两名患者失去了生命。


  夺命“专家坐诊”


  “为了响应国家卫生部、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提出的”关爱生命,远离疾病“的号召,中国慢性病康复协会与广西平南制药厂联合组建糖尿病康复专家组,以此来帮助广大中老年远离”糖尿病“的危害。


  2008年糖尿病康复大型专家亲诊活动登录,免费赠送健康知识手册,免费检查血糖。”这是李冬在开设的网站上公布的邀请函,这份打着广西平南制药厂名义的邀请函,上演了假药“糖脂宁胶囊”的买卖之路。


  在李冬开发的糖脂宁胶囊网站上,甚至有更详细的电台广播稿,一篇广播稿中指出,“全国糖尿病专家巡回诊治,全国推广糖尿病康复同舟共济,签约治理患者零风险活动现在已经展开,糖脂宁胶囊治疗糖尿病只需要3~5个周期,个别达不到理想效果的患者,全国糖尿病康复专家组将为其指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日前,新疆药监局副局长付辉生对记者表示,两名死亡患者都是通过“某些专家”租用民营医院的房屋进行坐诊时销售的渠道买到的药。


  对李冬打着卫生部、中国疾控中心等名义的所谓义诊,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接受咨询时表示,“关于义诊,卫生部有明确的规定,必须要到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审批,要求提供资质、机构名称、场所等,否则不能进行义诊。”


  “但是对于没有经过审批的所谓专家进行的义诊,目前卫生部门还无法监管到。”毛群安同时表示,提供义诊场所的单位有责任提出义诊的审批证件。


  假药诞生过程依然存疑


  郑筱萸案之后,整个药监体系覆盖了审批、生产到药店,监管不可谓不严、力度亦不可谓不大。但在药品成为商品之后,流通的环节中对代理商的监管到底谁来负责的问题却未能得到完全的解决。


  “目前关于代理商这块的监管不是很明确,因为这是一种商业行为,所以药监部门一直强调,生产企业是第一责任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药监局权威在接受本报咨询时表示,“药监部门不会管代理商,只管药店。”


  从生产企业到经销商到患者,正是这两个环节,给违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


  “从包装上无法杜绝药品被调包或者造假,目

文章来源:全球代理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全球代理网,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0)
0/200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